红网时刻新闻2月2日讯(通讯员 陈琳 文曙光 胡铖洋)王春晖,主任医师,现任永州市中心医院零陵院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永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从医18年以来,在专业技术、学科建设、科室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2022年被评为“永州好医师”。
“当年村里有个医生,谁家里有人生病了,他都能去帮助别人解除病痛,从小我就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在王春晖心里,从小就种下了立志学医的种子,随着年岁的增长,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做一个无愧于心的高度负责任的医生”成了王春晖心中不变的职业信念。
治病救人,分秒必争
“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绝不能让任何生命轻易失去。”王春晖和他的同事们在ICU这个每天跟死神搏斗、与时间赛跑的地方,见证并创造着各种生命的奇迹。
2021年8月11日7时10分,产妇唐女士经120救护车送至永州市中心医院零陵院区。当时,唐女士面色苍白、全身湿冷、呼吸急促、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直径6mm,对光反射消失,心率低至30次/分,同时,检查显示血压降至75/35mmHg、白细胞升至40.79×10/L,血红蛋白低至27g/L,属重度失血性贫血,血乳酸19mmol/L,且产妇已怀有8个多月的身孕,经查胎儿已无生命体征,被诊断为感染性休克与失血性休克并发的极危重孕产妇,死亡率极高。入院后,唐女士立即被送入手术室进行紧急剖腹产手术,王春晖参与了全程抢救。术后唐女士被送入ICU。经过在ICU里9天的生死鏖战,唐女士才转危为安。在此期间,王春晖几乎全程守在科室,密切关注着死亡边缘线上的唐女士:每一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每一次用药的剂量,每一点康复的进展都成了王春晖心中的最牵挂。
患者唐女士及其家属将八面锦旗送给永州市中心医院各科室。
2021年9月6日,唐女士顺利康复出院,她和她的家属带着八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满怀深情地将锦旗和感谢信送到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手中。接过锦旗的王春晖说:“ICU是一个容易让人情绪两极分化的科室,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的那种自豪感,看着病人生命消失时的无力感,只有我们医护人员懂得。”以科室为家,视病人如亲人,早已成为了王春晖的工作常态。
技术学术,齐头并进
“医海无涯,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我们进步。”在王春晖看来,ICU病人任何一项指标的异常都可能导致一个生命的逝去,必须高度紧张,因此除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更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
除了熟练掌握血流动力学监测、机械通气、重症超声、血液净化、重症营养、镇痛镇静、支气管纤维镜治疗等重症医学科的核心技术,王春晖在2018年率先开展了永州市第一例人工肝治疗,并且已完成多种模式的人工肝治疗数百余次,病源辐射永州各县区;通过MDT成功救治了各种极危重患者,特别是危重孕产妇、大型交通事故严重多发伤患者等。同时,他还多次到江华、江永、东安、双牌等县区医院会诊指导抢救危重患者,承担了大量转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为各区县级医院危重患者排忧解难。
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王春晖毫不畏缩、奋勇向前。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来袭,作为危重患者救治的主力军,他曾多次进入隔离病房,冒着高风险实施有创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留置血透管、实行床旁CRRT等,日接电话百余次、对危重病人进行巡诊、到下级医院业务指导……疫情期间,王春晖对成功救治危重传染病患者作出了积极重大贡献。
在开展科研工作方面,王春晖吐故纳新、不断开拓。他2021年主持的DPMAS联合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作为市级科研课题立项成功;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省、市级学术交流会议,多次主持并作为讲者参加了重症医学专业市级学术会议,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认可。
医心照医路,白衣秉丹心。一颗滚烫的学医初心指引着王春晖“医”路向前、无怨无悔,一身庄严的白衣战袍召唤着王春晖在“医”路里上下求索、精勤不倦。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无悔的青春,王春晖在重症医学的磨砺与探索中勇往直前、熠熠生辉。
来源:红网
作者:陈琳 文曙光 胡铖洋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