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31日讯(通讯员 王薪棋)“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有思想力量,沾泥土气息,这不仅是让宣传的声音更响,也是让新闻报道影响力更大的重要方式”“突破宏大叙事模式,选取群众关心的视角,用最鲜活的语言,最便于阅读的文本,传递主流声音”……关于新闻宣传的探索从未停止,发力点或有不同,但壮大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的方向,却是共同选择。
全媒时代,新闻宣传如何提升“影响力”?媒体融合,主流舆论如何提高“穿透力”?关键就在于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
用好“三个思维”
系统思维。提升新闻宣传的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引导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联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既涉媒介产品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又涉及媒体从业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等实际问题,只有把新闻宣传工作摆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联系起来分析、统筹起来谋划,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闭门造车的误区,才能更好地发挥凝聚人心力量、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重要作用。
问题思维。新形势下,“黑天鹅”“灰犀牛”“低级红”“高级黑”等因素导致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复杂。要破解“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的魔咒,就要坚持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基层一线去,到困难风险多、群众意见多、矛盾突出的地方去,直面问题、正视矛盾,真正抓住问题的“牛鼻子”,使提出的对策符合客观实际和解决问题的需求,使调查研究“金点子”真正成为促进新闻宣传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实践思维。用得好才是真本事。新闻宣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在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内容生产传播、理论宣传宣讲、产业融合发展、技术应用创新等各方面研究时要突出实践思维,提出的对策建议要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要切实可行,能够落实落地。比如,在永州调研发现,现在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几乎都是老人、小孩,理论宣讲他们根本不爱听或者听不懂,于是建议当地的基层理论宣讲队调整宣讲方式,结合老年人关心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健康养生”,儿童喜欢的娱乐方式、阅读习惯,运用“祁剧”“调子戏”等地方特色文化开展理论微宣讲,让“枯燥乏味”变得“津津有味”。群众反馈“听起来更有味了”。
突出“三个结合”
“接天线”与“接地气”相结合。新闻宣传工作要时刻站在“风口浪尖”观察时代、记录时代、引领时代,特别是要在众说纷纭中当好舆论场上的“压舱石”“稳定器”。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对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细嚼慢咽”,读懂、吃透,准确把握党引领航向的重要举措,深刻理解各领域惠民优民富民的政策宗旨,向人民群众传播党的好声音、宣传党的好政策。另一方面要主动走进群众,把“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作为根本点,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卷起袖子,甩开膀子,多食一些“人间烟火”,多一些“感同身受”,多用“脚力”丈量大地,多用“笔力”聚焦民生“急难愁盼”,多和群众面对面讲讲“掏心窝子”的话,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事业中来。
“向前看”和“向后看”相结合。打造主流舆论新高地,既要“站在现在看过去”,又要“站在现在看未来”。比如,在分析当下“两中心融合共建”问题的时候,“向前看”就要系统梳理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融合到两中心融合共建的历史脉络,还要考量每个发展阶段的发展条件和存在的客观问题,从而找到发展规律,破解“发展密码”,提振信心决心。同时还要着眼未来,超越当下“向后看”,对于创新融媒表达和话语体系,打造“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实施“内容+技术+产业”三轮驱动战略等内容生产和智媒转型前瞻性问题要开展调查研究和课题攻关,提出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对策建议,不断以思想之新、理论之新、技术之新促进发展之变。
“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全力推进主流新表达、传播新矩阵、垂直新生态、发展新格局的融合传播系统构建,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必须要“眼光朝内”找差距、查不足,“眼光朝外”学经验、学做法。比如,南方都市报变革生产机制,推动内容多元化,控制压缩传统的文字稿件,通过KPI设计,加大对图片、视频、音频、H5、条漫、智库报告等内容形态的推荐力度;湖南日报推进新闻+短视频、图文+短视频直播、短视频+慢直播、图文+短视频+AR、H5+短视频等融合传播,探索沉浸式、互动式、社交化产品新形态;浙江日报以省市县联动的传播大脑为切入点,构架聚合传播战斗群、挺进媒体变革主赛道、提升主流舆论穿透力,以顶层逻辑“融活”媒体效能的生动实践……这些创新案例,只有深入调查研究,“走出去”学习,“引进来”实践,方能在交流互鉴中不断促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把握“三个尺度”
有态度。新征程、新语境、新生态、新技术背景下,要激发融合创新动力,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以高质量传播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思想引领,始终把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放在第一位,理直气壮地当好党的“喉舌”,旗帜鲜明的讲政治。就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定位,专注内容产品创新供给和内容产品质量提升,扩大优质内容产能,丰富内容表现形式,让“正能量”赋能“大流量”成为融合传播的“最优增量”。就要坚持价值引领,在碎片化时代追求深刻,在泥沙俱下中崇尚品质,在“众说纷纭”中敢于亮剑、保持风骨,在“娱乐至死”中坚守态度、抵制低俗,多讲有价值的好故事,多生产有态度融媒产品。
有温度。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归根结底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在这个逻辑指导下,新闻宣传就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镜头对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要本着“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担当精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安全等实际问题。要紧紧把握群众的阅读心理、满足群众的视听需求,把群众的生活习惯、欣赏习惯作为落脚点,把“群众喜不喜欢”作为落脚点,多用群众听得懂、传得开、留得下、受欢迎、入人心的新闻语言,多生产群众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新闻产品,把新时代的新闻宣传送到群众的“心坎”里去。
有深度。全媒体时代,让主流成为“顶流”,关键在“见人所未见”的“深度”。一方面突出“专业性”,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专业的人才团队、专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媒介素养等比较优势,更好地引导读者从现象中看本质,更好地引导受众从普通的新闻案例中洞悉底层逻辑,更好地把观点和思想嵌入时代的“信息流”,承担起引导舆论良性互动的职责,做好人心的工作。另一方面要突出“故事性”。“好故事”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只有好故事才能直达受众的灵魂深处。然而好故事是要靠“蹲”出来的,“涉浅滩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要做好蹲点式调查研究,持续而深入地走进一个“新闻事件”的世界,全面而不是片面、发展而不是静止地去展现一个典型样本的典型意义。要对新闻事件的每一个过程进行详细的挖掘,持续而深入地下好深度采集功夫,记录别人所没有记录的,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表达别人所没有表达的,形成自己独特的深度报道,实现“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千波随”的传播效果,从而发挥壮大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的“中流砥柱”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王薪棋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