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杨 通讯员 肖冬阳 东安报道
青山叠翠,茶果飘香,颗颗圆润饱满的油茶果压弯了茶树的枝条,村民们在连片成排的油茶树中穿梭采摘果实,一派丰收喜悦的繁忙景象。
近年来,东安县端桥铺镇立足自身优势,围绕油茶树,延伸产业链,探索出一条因油茶而兴、因油茶而美的振兴新路子。
画好生态“山水画”
在东安县端桥铺镇,新铺的柏油公路一直通到油茶园里,一排排油茶树枝繁叶茂。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每逢雨季,荒山泥沙俱下,水土流失严重。
“也不是没想过利用好荒山,村民们尝试种过柑橘,但最终也因‘水土不服’等各种因素失败了。”月潭村村民张云飞格外感慨,“那时候,环境不好还赚不到钱。”守着荒山的月潭村村民一筹莫展。
荒山变金山,转机出现在2010年。
这一年,东安县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油茶,端桥铺因为浅山丘陵地形和荒山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又非常适合油茶的种植与栽培,为油茶种植提供了客观条件。
2009年,为抓住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的机遇,镇政府组织林业站相关人员进行考察学习,发现油茶树非常契合端桥铺的地理条件。经过反复调查研判后,端桥铺镇政府启动大规模油茶产业种植试点。
十余年间,全镇油茶面积已超2万余亩,种植村扩增为8个。以前的荒山秃岭,如今也已郁郁葱葱、满眼翠绿。
念好致富“山水经”
正午时分,弘飞生态农庄油茶种植地内,茶农们正围坐在茶树边休息,“发展油茶之前,我在外打过工、养过猪,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就想在家门口挣点钱,不给儿女添负担。”这位茶农正是端桥铺镇村民,她2亩多的地租给了弘飞生态农庄种植油茶树。
2010年以来,端桥铺镇以“企业+农户”的模式引导油茶企业、家庭农场、油茶种植大户等业主带头参加油茶新造、低产林改造,着力打造一批“小而精”示范点,带动周边村民脱贫。
金满地农业发展公司和弘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最早被引进的企业,成立至今已经辐射周边6个村,长期带动100余人就业。企业成立初期,只有少部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进来。
看着他们从收租金,到做茶农、学茶技,不仅拿着企业的固定工资,还掌握了一技之长,摘掉了贫困帽子,幸福指数不断升高,还在观望的村民们纷纷按捺不住。如今,为鼓励农户开展种植,政府以每亩1000元进行补助,鲜油果成熟后又可卖给企业。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句话在端桥铺镇逐渐成为现实,油茶产业已成为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唱好发展“山水戏”
振动筛轰鸣作响,脱尘筛选后的油茶籽顺着轨道迅速跳进清洗机,流水线上的油茶籽经过除尘、剥壳、色选、提质等几十道工序后成为山茶油,灌装后销往海内外。
这是端桥铺镇2座榨油厂其中一座的工作日常。近年来,端桥铺镇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路径,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种植油茶,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小小的油茶果,可谓全身都是“宝”。油茶籽压榨出的茶油,作为高品质食用油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初榨之后,茶籽饼粕可应用于农药、医药、日化等行业;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油茶基地可开发乡村旅游,发挥生态的经济效益。
同时,端桥铺因地制宜制定“一壶油、一亩茶、一片药、一群鸡”发展思路,在树下种植黄精、玉竹、射干等中药材,养殖土鸡等家禽。如今,油茶鲜果亩产1500斤,茶油售价为100元一斤,加上林下经济,一亩有4000元的收入,有效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全面发展。
下一步,端桥铺镇将持续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推行水肥一体化种植、落实种植补助、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努力实现油茶产业链的开发,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让油茶树从村民的“脱贫树”成为全镇的“致富树”。
来源:红网
作者:王杨 肖冬阳
编辑:陈小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