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践行“三牛”精神 服务流动人口——记省劳模、永州好人郑土新
2023-11-30 17:28:47 字号:

践行“三牛”精神 服务流动人口——记省劳模、永州好人郑土新

红网时刻新闻11月30日讯(通讯员 肖亚飞 刘上华 黄葵 钟伟锋)郑土新,男,1962年6月生,中共党员,新田县驻广州市花都区流动党委书记。在流动党组织岗位上工作10余年,先后荣获“广州市社会组织优秀党员”“湖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候选人”“永州好人”等荣誉。

流动党组织的“拓荒牛”:让流动党员有了温馨的“家”

到过广州花都区新华街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人,总能遇见一位声音高亢、热忱待人,而又十分忙碌的老人。这位老人叫郑土新,他常年在这里工作,为新田在花都的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指导、矛盾调解等服务,让流动党员在外感受到家的关怀和温暖。

早些年,新田外出人员集中流向广东、广西等地,仅在广州花都区达5万余人,其中流动党员600余名。花都,俨然成为他们追逐梦想、安居创业的新家园。流动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为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2010年,新田县在广州花都成立了首个流动党支部。郑土新作为一名长期在花都工作的党员,担起建设支部的重任。

“流动党组织成立初期,包括我在内只有8名党员。”郑土新说,如何把在花都新田籍党员聚集起来,成了支部建设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他联合流出流入地政府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对新田在花都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底,并登记在册。“每天我都从早忙到晚,几百个党员,基本上每一个党员都走访交谈过。”很快,流动党支部党员人数从个位数增加到百位数。时至2012年,已有400余名流动党员纳入流动党组织管理,新田县委将该党支部进行升级,新田驻花都流动党委孕育而生。

“那时候,我们办公场所是自费租赁的一间8平方米的简陋民房。”郑土新说,流动党委成立初,流动党员开展组织活动无阵地、无平台、无经费,流动党组织阵地建设刻不容缓。

流动党员郑九成说,郑土新就像流动党员的大家长,竭尽全力想把家建好,让家里每个党员都能感受到温暖。为打造流动党员“温馨之家”,郑土新联合新田县委组织部争取到花都区新华街党工委、街道办大力支持,为流动党委提供100平方米党组织活动平台。同时争取花都当地党组织支持,流动党组织与花都当地社区、城中村共同建立组织活动阵地,将卫生计生、就业服务、证件办理、退役军人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功能一并融入到服务平台,实现两地共建共享。

流动党员有了“家”,组织生活更丰富。针对流动党员流动大的特点,郑土新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线上建立微信交流群,党员在群里畅所欲言话家常,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线下组织党员参加党课学习,落实“三会一课”,抓好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确保学习教育不掉队。

今年,新华街党工委、街道办投入260万元,对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扩改建,办公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并在中心设置党员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流动党员创客工作室等10余个功能室,为流动党员和群众提供就业指导、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等多项“专享服务”。

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成为了服务流动人口的“贴心人”

“郑书记,我想找个好点的工作,有什么就业培训适合我?”“郑书记,我孩子快要读一年级了,您能帮我介绍一个好点的学校吗?”……

每天,郑土新办公室总是挤满前来咨询、办理事项的新田籍流动人员。大家的需求涵盖医疗健康、技能指导、就业入学、异地办理等事项,即便繁琐,郑土新总是乐呵呵地接待,“抽丝剥茧”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将一个个“疑难杂症”迎刃而解。

群众就业难,首先想到他。62岁的新田新隆镇人谢友生,为谋求更好发展,到广州市花都区务工。刚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就让他尝到工作不好找的苦头。“没得办法了,我只有找流动党委郑书记。”谢友生说,让他没想到的是,流动党委郑土新在花都人脉广,很快帮他进了一家室内装修公司。由于老实肯干,谢友生很快得到公司认可,从一名新手迅速成长为一个带徒弟的师傅。如今,他完完全全融入花都,日子有了很大改善,个人的年收入也达到20多万元。

包工头欠薪,他给上了一课。有一年,邝中荣、周中华两名新田老乡在花都承接了一个园艺工程。工程完工后,一直拿不到工程款。包工头总以“没搞好、没按时完成”等理由拖欠工程款。郑土新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找到当事者,协同文明实践站法律服务志愿者,一起展开维权行动。“农民在那么大的太阳下做事,不容易!”“业主你的钱付给包工头,工人没拿到工资,你也有责任。”“这个工钱拿不到,新田在花都的5万流动人口不会答应。”与业主、包工头连续协商了多次,最终,在郑土新及法律服务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帮两名新田老乡要回3.6万元工程款,也给当地的包工头们好好地上了一课。10余年来,郑土新参与、解决矛盾纠纷200余起,为百名务工人员解决子女入学难题,帮助流动人员追回工程款超过千万元。

防疫一线,他打会盹又投入“战斗”。“我们62名党员志愿者马上就到。”2022年3月16日,花都区在对省外来人员排查中发现一例阳性病例,郑土新带领新田驻花都流动党委各支部流动党员志愿者积极响应,第一时间赶到花城北路防范区各个出入卡口24小时轮班值守,为群众答疑解惑、沟通协调、搬运物资、扫码测温、维持秩序……根本顾不上休息,“基本上每天都忙到凌晨,有时候眯一会眼,又投入到防疫战斗中。”郑土新说,“我们虽然来自各地,但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牵线搭桥”能人反哺家乡建设

“在花都流动人口中出了不少能人和企业家,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也是建设家乡的生力军。”郑土新在花都工作10余年来,十分关注这一不可多得的“资源”,经常走访了解他们的情况,尽自己最大努力默默支持他们在外的发展,被新田在花都的湘商们亲切地称为“土新书记”。

“‘土新书记’在与湘商们的接触中,经常大力宣传家乡的变化,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政策。”广东省湖南新田商会会长蒋灶玉介绍,很多在花都的企业家都是通过他对新田有了新的认知,为了家乡家私产业的发展,郑土新召集在花都的新田籍创业能人,召开各种交流会20余场次,用有理有据的信息披露打消投资者的质疑和担忧。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郑土新努力下,投资1.2亿元的湖南华泰家私产业园落户新田,并建成投产。10余年来,郑土新积极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回家乡新田投资兴业,通过他牵线搭桥,共帮助家乡引进投资各类项目20多个,总投资达6亿多元。牵头发动在外人员为困难群众和教育事业捐款达600余万元,为家乡修路、空心村改造、旧集镇改造等公益事业捐款2000多万元。

回顾10余年来的流动党组织工作,郑土新说:“我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都用在服务流动人口事业上,不管是在探索流动党员管理,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实际困难,还是发挥余热‘牵线’能人反哺家乡建设,我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第一身份,立足本职,发挥自身优势,坚守初心,践行‘三牛精神,甘做流动党组织的‘拓荒牛’,为民服务的‘孺子牛’,默默奉献的‘老黄牛’。

来源:红网

作者:肖亚飞 刘上华 黄葵 钟伟锋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