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百廿大庆·为往事干杯丨王丽君:池塘边的樟树上
2023-10-28 09:35:35 字号:

百廿大庆·为往事干杯丨王丽君:池塘边的樟树上

编者按:王丽君,永州市一中初71班学生,现在湖南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工作。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湘江新区(岳麓区)文联副主席兼作协主席。著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书籍九部,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评论等200余万字。其中,诗歌《秋风吹开一个心结》获第二届湖南省“潇湘杯”征文奖;长篇报告文学《三湘网事》获湖南省“梦圆2020”脱贫攻坚文艺创作奖;《红土长歌》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21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湖南省脱贫攻坚文艺创作提名奖;《深山“候鸟”汪思龙》入选《中国追梦者》丛书,获评湖南省第九届优秀社科读物奖;《一生承诺》获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等。

秋日的阳光下,母校永州市一中熠熠生辉,仿佛被一层金色的光所渲染。不远处,潇水和湘水在蘋洲交汇,似乎也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游学之旅。再远一点,有柳子街、愚溪桥,有池塘游鱼、水声佩环,还有怀素在芭蕉叶上的狂草……都充满了今昔交融的韵味,触人心弦。

当我从一中初71班班长秦晓卫的车上下来,内心立刻有了一种宁静的温暖与欢喜。

校园内,绿树红花环绕着一栋栋教学楼。校庆办楼前的大坪上,高高悬挂着校庆倒计时。匆匆赶回的副校长欧阳媛卿热情地向我们伸出了手。

记忆中的红楼依旧矗立在那里,而我们曾经的初71班红色平房教室却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园林景观,是石碑上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博学。幸好,池塘仍在,荷叶满池。大树仍在,樟树、桂花树以及一些我不知名的树,或立于池塘边,或散布在校园各处。

图片

早些日子,我曾想过为母校写点什么,却迟迟未能如愿。此次正好回永州采访,班主任侯翠莲老师和初71班的同学嘱咐我给学校的图书馆捐赠几本书。虽然认为自己的作品并不出色,但我想,母校是不会嫌弃我这个功夫不到家的作家。当我忐忑地向欧阳校长表达了这个想法,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回应,她还邀请我与文学社的孩子们分享写作心得。在文学的世界里,我始终认为自己永远都是一个学生,恍如38年前的那一幕幕,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或闻着阳光透过樟树繁茂的枝叶洒进教室的味道,或听着窗外的风声、雨声,甚至感受到池塘里荡起的涟漪——恰似我的那颗求知的心,因老师的谆谆教诲而泛起微波。

记得那是1985年,父亲从珠山派出所调回永州市公安局(现零陵区公安分局),我也因此转学来到一中。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一直分居两地,以至我在梳子铺乡中学和珠山中学两地辗转求学。五年的小学和三年的初中,到一中时已经是第八个学校。我的学习除了小学一二年级外,其他阶段都成绩平平。

尽管我并无过人之处,但我的语文老师高建辉却慧眼如灯,照亮了我的内心。记得有一次,她将我的一篇描绘景色的文章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那抑扬顿挫的音调,我听起来竟感受到了一份小小的骄傲。而我的另一篇作文《有志者事竟成》也同样得到了她的赞赏,这对一个成绩普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也许这就是我走上文学之路的起点。遗憾的是,几年前,高老师已经离开了我们……在她归去的路上,我想必定是桃花李花开满山坡,绵延到天边。此时再次凝望池塘,微风轻轻吹拂荷叶,隐约的慈爱满池盛开。

我相信那种盛开是有声音的,那是时光深处带着余温的声音。一如多年以前,班主任侯翠莲老师的声音带着磁性,似母亲或者大姐姐,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这个叮嘱那个。数学老师文柯淑的声音,则美丽又霸气,同学们既爱她又敬畏她。记得有一次,她得了重感冒,声音沙哑,却依然坚持上完一整节课。英语老师陈茹霞小巧玲珑,声音温文尔雅,至于物理老师和化学老师,尽管已经记不清他们的名字,但声音却依然清晰……现在回忆起来,那些声音既像春天盛开的花朵,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带给我小欢喜小确幸;又如冬日燃烧的碳火,纵是寒雨冷夜,亦让人想起来便感受到全身通透的温暖。这些都是我毕业后极享受并竭力想留住的美好感觉。

同学之间大多保持着联系,这大概与我的一位好朋友蒋玉春有关。她家离我家不远,经常热情地带我参加各种活动。吕颖君的家就在神仙岭,只需下一个坡就能到达我家。我们常常在黄昏时分约了一同散步。秦晓卫不但普通话标准得令我羡慕,还让我感受到班长的关爱。那时我常常穿着一件咖啡色的灯芯绒外衣,因此被外班同学取外号为“怪味豆”。一日放学后我们骑着自行车回家,路上又有人嘲笑我,我现在还记得晓卫在自行车上回过头,狠狠地教训他们:“你们这种的行为才应被称为‘怪味豆’!”

男同学刘楠林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我们的父辈是好友,曾在同一地工作。在我踏入一中的大门前,他因父亲工作调动的缘故,已提前成为71班的一员,让我在那个陌生的环境中感到一丝熟悉的温暖。如今,我们都在长沙工作,他和他的爱人待我如妹妹一般,关心我,照顾我。还有远在北京工作的罗建江和在本省工作的唐建军、何振华、刘军、于子铁、李拥军、曾育民、唐振民、赵献素、江中华等等等等,他们一直认真地对待工作和生活,都是我的榜样。

写到这里正是深夜,我忽然记起某个深夜坐高铁回家,郭靖妹知道后,特别安排他的儿子到高铁站接我。原来只要回到永州,我永远都不会孤单。最有趣的是张静,我们在学校时擦肩而过——我到一中时她已转学,后来在微信群里相逢,她的大气和率性让我感到特别投缘。听说她曾是班花,因为一双大眼睛而得到了“猫仔”的名号,我想,她应该是当时大部分男同学青春之女神的记忆吧。

回想起来,我在一中度过的时光,还学会了如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提升自我。在此之前,我从未有过课后学习的经历。父亲的常年奔波,母亲的含蓄教诲,仿佛都在告诉我,成长的过程需要自己去体会。

图片

写作中的王丽君。

在一中就读时,正是初三的第二个学期,我竟疯狂地迷恋上绘画,沉醉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忘记了即将到来的中考。然而,这并没有让我失去方向,反而让我找到了新的道路。在哥哥的建议下,父母支持我选择了学习美术。如今,当我看到永州市一中在升学率和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排名中名列前茅时,心中满是感慨。从早期的学堂到如今的现代化校园,这里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教育高地。常听校友说到,一中不仅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同时在文体活动、社团建设等方面也百花齐放。学生们在这里全面发展,锻炼了意志品质,丰富了人生阅历。因而不管地球引力如何,不管人生会有多少风雨,一中的学子都能在天地之间笔直地站立。还有很多校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我常常想,如果能在一中多读几年书该多好啊……

漫步在炫目的秋阳之中,我一一细数着那些大树。欧阳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有古树300多棵,其中最年长的已有560多岁。此时,一群小学弟学妹从我们面前快步而过,他们与面前古老的樟树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浓烈的情愫。

母校和母校的老师们不正像这一棵棵大樟树吗?而我们,是一群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小鸟,一批飞走了,又一批来了,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来源:红网

作者:王丽君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