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永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郡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有3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古建筑、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有24处,是永州深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2024年6月,永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省市县三级媒体记者对全市部分代表性古建筑老街区开展行进式采访,集中推出“文化中国行·探访古建筑老街区”系列报道,探寻其在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基因、塑造城市风貌、厚植精神园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讲述城市更新过程中这些古建筑老街区寻找新动能、焕发新活力的故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左伊杨 永州报道
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九峰之一的石楼峰下,有一座三面环山、山清水秀的古老村庄。流水潺潺,穿进九岩,故得名“九岩背”,后雅称为“久安背”。全村600多户、3000余人,全为李姓而无一他姓,是九嶷山下聚族而居的一个典型村落。久安背村属宁远县湾井镇,村落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84.3公顷,四季分明。
历经千年繁衍,久安背村如今已是人丁兴旺,成为一个聚族而居的千年古村。受秀丽自然风光的浸润和舜帝道德文化的熏陶,这里人杰地灵,更是人才辈出,古人有诗赞道:“本是钟灵地,衣冠代有贤。”而村中的翰林祠,就是千年历史的见证者。
久安背翰林祠始建于宋代,为进士李世南所建。久安背村村民李世南于宋真宗祥符元年(1017)乙卯科登蔡齐进士榜,授大理寺评事兼太常博士,宝元元年受诏升理寺丞正。明代,建祠前木牌坊。清同治三年(1763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上座二厅,始成现存规模。
久安背翰林祠占地1856.32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2.5米,东西宽10.6~20.9米不等。前有半圆形水池环绕,水池半径达50米。全祠座南向北,东、南、西均为村居。北面临水池有半月形坪台,坪台直径为23.9米。由牌坊、大门、戏楼、下座(三厅)、上座(二厅)组成。
久安背翰林祠建筑以七十二根立地支柱为支撑,寓意儒学家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每个石墩上都有十二个小狮头,寓意师承重任,体现了久安背村自古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木构架的房梁上,均有精工细琢的图案装饰,构思颇具匠心,构图精美。墙体上的壁画,虽饱经风霜雨雪,日晒雨淋,岁月沧桑,已有些残缺,但仍依稀可见,展示其昔日辉煌。
久安背翰林祠前修有四柱三楼歇山顶全木结构木牌坊,过木牌坊为翰林祠三开大门,门后建有八柱全木结构歇山顶戏台,戏台两厢及楼上建有厢房,中央是长方形天井,两侧设有偏门,以疏散看戏、集会的人流。过天井拾级而上为下座的前厅。经天井到中厅,再经中厅过天井而到上厅,均为硬山木结构建筑。上座连续在下座的后厅后,分前、后两厅,中间有天井相隔。全祠大木构架采用穿斗、抬梁式混合木构架。梁架上有动物花卉雕刻,翰林祠除上座后厅为供奉李氏历代祖妣神位专用外,其余各厅均为村人公益活动场所。
精美的建筑木雕装饰,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久安背翰林祠赢得了历史声望。翰林祠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古代民居建筑群,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2013年3月,久安背翰林祠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素材支持 宁远县委宣传部)
更多报道:专题丨文化中国行·永州
来源:红网
作者:左伊杨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