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月17日讯(通讯员 唐涛华 唐宇 记者 王杨)近年来,东安县聚焦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学习难覆盖、服务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难题,通过建立组织、强化联系、提供服务、搭建平台,为流动党员“建家”、使流动党员“恋家”、助流动党员“发家”、让流动党员“兴家”,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务工不误学、有家更有为”。
“线上党课”让流动党员学习“不缺席”。
悉心联络,党员“流动不流失”。开展“1+1+N”行动。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行动,即1个党组织明确1名正式党员联系摸排N个流动党员,开展“拉网式”联动排查,建立流动党员家庭情况、工作单位、居住地址、联系方式、学习需求、组织生活“六清”动态管理台账。推行“一网三制”管理模式。即构建“县委组织部—基层党委—党支部—网格”四位一体流动党员管理网格,严格报告登记制、定期汇报制、服务联系制,常态化同流动党员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情况,做到知去向、知现状、知想法。今年以来,已实现全县2238名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新、信息明。强化联系服务。全县共设立16个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提供24小时全天候咨询服务,与流动党员开展电话谈心谈话,了解其思想、学习、工作、组织生活等动态,累计接听流动党员咨询电话2000余次,办理组织关系接转300多次,出具党员证明信100多份。
暖“新”驿站为流动党员提供暖心服务。
凝心聚力,党员“务工不误学”。述职考评压实责任。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将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年终对乡镇(场)党委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之一,同步纳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考核重要内容,增强基层党组织使命感和责任感。“双向共学”他乡送教。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联系机制,向2000余名流动党员制发《流动党员活动证》。与广东省东莞市、浙江省玉环县等地结成10个“流动党员亲家”,邮寄220个“红色学习包裹”,吸纳500余名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学有阵地,实现“离乡不离党”。“线上线下”精准施策。建立“远程联学、结对帮学”机制,依托共产党员网、红星网等平台打造“指尖课堂”,每月定期转发“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线上学习资源包,定期推出“乡音微党课”,推送《红七军“东安转兵”》《匠心向党》等微视频,分享各类必学篇目等相关学习资料,让流动党员实现流动“不漏学”、离乡“不离学”、务工“不误学”。线下利用节假日流动党员返乡探亲时机,采用现场教学、交流研讨、参观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为流动党员“充电赋能”。
返乡创业当头雁党建引领富乡亲。
暖心协助,党员“有家更有为”。拓宽“就业渠道”。流动党支部积极建立“创业+”平台,为流动党员提供创业咨询、法律援助、项目孵化等服务,并积极与当地企业建立协作机制,推荐素质全面优秀的党员到企业就业。同时协助当地人社部门统筹各类技能培训,组织流动党员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就业匹配度,在新兴产业方面挖掘党员就业创业潜力,开设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等新兴产业培训课程。打造“创业舞台”。以开展“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湘商回归”行动,大力实施“雁归工程”,吸引流动党员返乡“筑巢”,反哺家乡。全县共吸纳100余名返乡流动党员回乡担任村“两委”成员和后备干部,“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7家,“要想心安,就来东安”的营商环境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搭建“干事平台”。组织流动党员开展“流动党员微承诺”和“归家有为、归家乐为”建言献策活动,作出“微承诺”1500条,为家乡发展提出建议760余条,引导流动党员在助力招商引资、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利用节假日返乡契机,动员引导优秀流动党员为所在村做一件好事活动。2023年来,全县流动党员为家乡捐赠物资1000余万元,为村民解决问题150余个,带动300余名群众创业就业。
来源:红网
作者:唐涛华 唐宇 王杨
编辑:陈小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