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28日讯(通讯员 谢万波 王建文 摄影 周凤连)理学圣地·龙腾潇湘“清枫杯”中国龙舟公开赛(湖南·永州道县站)暨“农商杯”国家非遗道州龙船赛,将于6月1日至4日在道县潇水河上关桥至玉龙湾段举行,届时将有230余艘龙船(龙舟)、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公开赛的1000余名运动员、道县本土5000余名民间运动员竞渡潇水,为现场数十万观众演绎一场不一样的民俗文化盛宴。
道州龙船赛何以这么受当地群众喜爱?何以这么火爆出圈出彩?走!去永州,看道州龙船!让我们近距离了解它深厚的历史渊源、独特的龙船制作工艺、不一样的文化传承和特有的祭祀习俗,深植生活并经历代居民维系的社会内涵等,这些都让道州龙船赛处处是看点。
不一样的文化传承
道州龙船活动的开展、延续与传承,具有不一样的社会内涵和文化传承。在道县,龙船头造型具有专属性,与村落、庙及祠堂之间关系紧密,有“见头知村”一说。每一种龙头都是一个村或一个族群的文化标识,背后的历史渊源皆有据可考,其他村或族的龙头绝不允许使用、混淆村落(姓氏)信仰的相同颜色。如,金龙对应东阳坊火神庙、乌龙对应阳乐田乌龙庙。
有些庙、祠堂或门楼因年代久远,早已不存在或只是留下了一些残迹,但当地至今很好保存了一批特有标志,如:东阳坊火神庙、东阳红门楼、东门进士楼、阳乐田乌龙庙、北门黄龙庙、双桥丫王庙、五洲青龙庙、阳尹青龙庙、濂溪白龙殿、白石岩白龙庙、上关三宫庙、下关(韩)护龙庙、下关(李)状元庙、万家庄水府庙、湘源白虎堂、十里桥将军庙等。
道州龙船赛是一种既具有包容性又充分彰显了地域习俗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的头部造型云集潇水、百船争流,充分展示了道州龙船的审美意趣、村落信仰和龙船竞渡的奋斗精神。身在他乡道县年轻人,即使春节未归,每逢端午龙船赛都会想尽办法赶回来,或参加龙船赛、或陪同家人观看赛事、或为亲朋好友呐喊助威。正是一代代团结奋进的道州人,热爱并承载了道州龙船习俗,使之传承千年。
特有的祭祀习俗
道县龙船赛不仅只是为时几天的比赛,提前近两月的筹备期里还涵盖种种习俗。如打造新龙船便相应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有“选日子”“选材料”“架马”等。“选日子”:择黄道吉日确定打造新龙船时间。“选材料”:旧时一般选樟树,选中后,在砍树时要在树前杀鸡涂血等,意在求得神明保佑,吉祥平安。“架马”:要杀公鸡,因制作龙头的龙船第一道工序都用斧头,所以都用斧头杀鸡。随后开始正式打造新龙船。
新龙船打造完工后,也要进行一系列民俗活动,如“倒马”“落龙”“搭台祭祀祈祷”“打犁头火”“划阴龙船”“暖龙”“摆酒祝贺”等。其中“划阴龙船”是指下水绕三圈,不响鼓锣,“暖龙”是指邀请关系友好的村坊,接到请帖的村坊划着自村的老龙船来接新龙船下水,以体现各村各族的友情关系。
此外,道县龙船有“掌头人”一说,即龙船竞赛时船头有一人掌头。被推选的“掌头人”一般来说必须是村中德高望重或名人学子,其在龙船活动开展期间,要提供全船参赛者的餐食及相关费用。除了“掌头人”,龙船上还有掌握全队划行速度的鼓手、打锣者和经验丰富的老舵手。打锣者居船中,坐于船内与击鼓者并排,鼓手是全船的节奏指挥者,桡手配合“呛咚”“呛咚”的锣鼓声和“扒呀”“哦嗬”的吆喝声,听鼓下桡,或快或慢,动作整齐有序,一同随着鼓点的轻重缓急而扒船,场面相当震撼。
“五月五,龙船下水打烂鼓。”道县“道州龙船习俗”历史悠久,起源于宋代,流传于明清,鼎盛于当代,既是为祭祀诗人屈原,也是为纪念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千年传承至今,是一项集民俗、健身、娱乐和竞技于一体的群众体育活动。2002年,道县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舟之乡”称号;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道州龙船习俗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系列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谢万波 王建文 周凤连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