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永州:“非遗”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4-10-23 11:56:35 字号:

永州:“非遗”插上腾飞的翅膀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3日讯(通讯员 唐超)近年来,永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上做了不懈努力,取得积极成效。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非遗项目39项,新增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女书习俗》《舜帝祭典》等项目享誉海内外。“非遗+文创+旅游”产业体系已成为惠及民生、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健全工作机制,保护职责有效落实

认真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职责,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等非遗保护政策性文件。出台《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考核评估标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等非遗保护制度性文件15个。建立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建立了非遗保护相应工作机制并成立了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强化经费保障,将非遗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全市每年投入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经费超过1000万元,2023年达1863万元。自2017年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发放3000元。加强区域性整体保护规划,2020年设立了女书(江永)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南岭瑶族(永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两个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目前正在积极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591.png

加强体系建设,保护名录持续完善

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记录、建档要求,创新非遗项目保护方法,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多次组织调查挖掘特色非遗项目,及时收录有关文字、录音、影视采集等第一手资料。其中,2009年组织开展全市非遗项目普查,共调查登记非遗项目16大类2424个,收集实物资料1200件、文字资料24册、音像资料40盒。编制了《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集》《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源目录汇编》。成立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持续推进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非遗工坊、村镇、街区的申报、评审工作。目前全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项、省级39项、市级114项,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36人、市级123人。建成非遗工坊23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10个,县级10个)、非遗村镇11个(省级3个,市级8个)、非遗街区2个(省级、市级各1个)。

统筹传承传播,社会影响不断提升

聚焦扩大非遗项目的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统筹做好“传承”和“传播”两篇文章。出台《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习所)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认定第一批永州市非遗传承基地23个。江华瑶族长鼓舞传承基地列入“教育部首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基地”,全国仅8个。国家级非遗《女书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先后3次走进联合国展示,并在北京语博会、深圳文博会、上海世博会、西安博览会等地频频亮相,女书书法作品成为我国赠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礼品。国家级非遗大型现代祁剧《向阳书记》两次进京汇演。国家级非遗《舜帝祭典》吸引大批海内外华人前往九嶷山舜帝陵缅怀祭祀舜帝,2005年以来先后6次以省政府名义公祭舜帝。国家级非遗《道州龙船赛》系列民俗还原活动规模庞大,今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湖南·永州道县站)暨龙腾潇湘传统龙舟赛”参赛的非遗龙舟数量212艘,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网总浏览量超15亿。

592.png

鼓励合理利用,非遗逐步壮大

积极探索非遗保护的有效路径,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推进“非遗+文创”。积极引导非遗传承人工艺、技艺转化为文创产品,打造以非遗产品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非遗体系。江华瑶族服饰发展服装厂10余家,永州血鸭、东安鸡产业目前年营业收入分别超过15亿元、10亿元。推动“非遗+旅游”。借助非遗特色鲜明、观赏性强、内涵深厚的特点,丰富旅游模式,打造文旅融合的焦点、亮点。零陵古城聚合全市特色非遗,主打“零陵夜宴”品牌,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江永勾蓝瑶寨推出非遗旅游体验产品“洗泥宴”,每年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探索“非遗+科技”。祁阳浯溪摩崖石刻数字化项目让石刻传统工艺、技艺得以数字化再现,已成为全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标杆。目前,永州市正启动市非遗数字馆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非遗和科技融合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唐超

编辑:陈小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