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29日讯(通讯员 何佳璐 唐佳慧 喻烨 彭玲)在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有一支卓越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湖南省生物化工科技创新团队”,他们以人才培养为发展根基,以科学研究为发展动力,致力于服务社会,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始终践行着高校五大职能的深刻内涵。
育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发展根基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湖南省生物化工科技创新团队秉承“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理念,大力培育有志青年,为新时代建设与发展输送人才。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覃佐东博士积极带领团队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及永州本地企业校企合作项目,着力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初步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跨行业校企协作的生物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0年间,团队共计培养获全国大学生“创青春”“互联网+”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9个,培养了省级优秀毕业生25名,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考研率与就业率逐年攀升。
探索未知,以科学研究为发展动力
团队主要围绕“生物肽的生化智造”与“生物质的高效炼制”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在Chinese Chemical Letters、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50余篇,授权中国与美国发明专利30余项,成功开发新产品5个,建立国家与湖南省地方标准2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
他们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科研实力,在生物化工领域初见成效,为湘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
社会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作为扎根地方院校的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围绕地方产业需要,将写于纸上的科学研究转化为促进生产生活转型升级的现实动力,“油茶渣里开鲜花”“柚子皮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等项目就是生物化工团队科技项目的生动写照。
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王宗成博士指导的“地瓜博士”项目,帮助学生孙锡南将其家中大量种植的红薯加工成“超薄红薯片”,不仅让孙锡南家迎来更可观的经济收入,而这种加工方法也在市场上引起良好反响。如今,合作企业年产值预计可达3000万元。孙锡南以此为契机创业,致力于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农户一起脱贫致富。
科研赋能,实现文化传承创新
科研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技术与实验的堆砌,更是人类智慧与自然规律的结晶。因此,在科研工作中,团队始终将文化传承视为创新之灵魂,致力于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相融合。
外国专家青年人才入选者Wube博士将目光投向丢弃的资源柚子皮,利用固态发酵技术“一锅法”,对发酵用底物的预处理方式进行了彻底优化:无需用强酸强碱处理发酵底物,目标产物的发酵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该技术成果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经济”战略目标,对于高效利用生物质和发展生物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智慧碰撞,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科学研究想要持续发展就需要新鲜血液的加入,生物化工团队先后从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引进了三位优秀的外籍博士,这对于团队开展双语教育与国际化科技合作,奠定了良好人才基础。
同时,团队秉持开放合作的办学思路,以“科学无止境、交流能通达”的学术氛围,成功建立了“中美多肽药物联合实验室”“中国古巴生物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国际化教育科技合作创新平台。
湖南省生物化工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初心使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绩写进丰收里,把科技成果应用实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献计出力,增光添彩。
来源:红网
作者:何佳璐 唐佳慧 喻烨 彭玲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