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永医科普丨鼻肠管:神经外科患者生命补给线的“精准改道”
2025-07-28 12:04:24 字号:

永医科普丨鼻肠管:神经外科患者生命补给线的“精准改道”

53岁的韩阿姨,因丘脑出血术后行气管切开术,术后予以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然而,在启动喂养后的3天内,患者出现频繁呕吐、呛咳以及大量胃内容物返流。这不仅意味着宝贵的营养物质无法被吸收,更可怕的是每一次呛咳都可能让食物误入脆弱的气道,引发致命的吸入性肺炎。医师诊断是她的胃动力障碍所致——胃这个“中转站”暂时失去了正常搅拌和向下推送食物的能力。此时,一条名为“鼻肠管”的生命补给线,成了她安全获取营养的关键通道。

1245.jpg

为什么鼻胃管在神经外科患者面前会如此“窘境”?

神经外科患者(如脑出血、颅脑外伤、脑肿瘤术后)常因昏迷、感染或药物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可能显著减慢甚至停滞。此时若食物仍通过鼻胃管直接灌入胃内,就像往一个瘫痪的容器里注水,食物大量积聚,无处可去,只能向上涌出,导致呕吐与返流。

返流的食物极易通过气管切开处或声门误吸入肺,引发吸入性肺炎。对于像韩阿姨这样做了气管切开的患者,气道自身的保护屏障被部分破坏,误吸风险更是雪上加霜。

同时,滞留在胃里的食物,无法进入肠道被消化吸收,导致营养不良,阻碍康复。

鼻肠管:绕过脆弱胃部的“生命线”

鼻肠管,顾名思义,是一条比普通鼻胃管更长、更细、更柔软的管道。它同样通过鼻腔插入,但其尖端不是停留在胃里,而是穿过胃部,直接抵达十二指肠(小肠起始段)甚至空肠(小肠中段)。这就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

1.精准投递,避开“雷区”:营养液通过鼻肠管,直接输送到功能相对正常的小肠,完全绕开了动力障碍的胃。就像给前线运送补给时,巧妙避开了瘫痪的交通枢纽,直接将物资送达能有效接收和利用的目的地。

2.大幅降低误吸风险:由于营养液不经过胃部滞留,显著减少了胃内容物向上返流的量和可能性,从而极大降低了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这对气管切开、意识障碍、反复呕吐的患者尤为重要。

3.保障营养供给:即使胃功能不佳,只要小肠吸收能力尚可,就能通过鼻肠管持续、安全地提供身体必需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4.减少呕吐不适:避免了食物在胃内积聚引发的腹胀、恶心和呕吐,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鼻肠管VS普通鼻胃管的比较

微信截图_20250728100801.jpg

放置与维护

鼻肠管的放置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通常在床边借助X光透视或内窥镜(胃镜)引导下进行,以确保管道尖端精准到达预定的小肠位置。

科学输注,严防并发症。使用适合肠道直接吸收的特殊肠内营养制剂,禁输家常汤粥。营养制剂温度接近体温(冷藏液需复温)。采用营养泵进行持续、缓慢(起始20-50ml/h,渐增)的输注,以适应小肠的吸收特点,避免腹泻等不适。

保持管道通畅。每次输注前后用≥30ml温开水脉冲式冲洗;暂停输注时,每4小时冲管1次,防止管道堵塞。妥善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每日检查外露刻度,移位>2cm立即报告,必要时X光确认。

加强耐受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无腹胀、腹泻等症状。记录腹胀/呕吐/腹泻次数,观察大便性状,胃残留量检测(>500ml暂停输注)。

使用鼻肠管后一周,韩阿姨再没有出现呕吐呛咳的现象,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也逐渐上升。鼻肠管这根关键的“生命补给线”,为她的神经系统修复和整体康复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

文/唐君燕 李琪

来源:红网

作者:唐君燕 李琪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