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8日讯(通讯员 雷俐 苏安军)随着暑期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东安县花桥镇以河长制为抓手,依托数字乡村建设成果,创新构建“巡查+宣传+应急”三位一体防溺水工作体系,通过责任压实、隐患排查、教育引导等举措,织密水域安全防护网,为群众生命安全筑牢防线。
压实责任链条,织密防溺“责任网”
花桥镇将防溺水工作与河长制深度融合,制定“河长制+数字乡村+防溺水”联动方案,明确镇、村、组三级责任链条。将辖区内河流、池塘、沟渠、水库等水域纳入管理范围,制定巡查频次、隐患整改、应急处置等任务清单,确保每一处水域都有专人盯守、专人负责。目前全镇5座水库、56处山塘、22处沟渠均实现责任到人。
强化智能巡查,筑牢水域“防护网”
依托数字乡村技术支撑,花桥镇构建起“智能监控+人工巡查”的立体巡查体系,在辖区内重点水域安装智能监控摄像头和识别设备,对靠近水域的人员尤其是未成年人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组织河长办、派出所、学校、志愿者等力量,组成专职巡查队,开展常态化人工巡查,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今年以来,开展联合人工巡查18次,通过智能设备预警并制止野泳行为47起,人工巡查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6处,有效筑牢了水域安全防线。
丰富宣传形式,构建全民“意识网”
依托数字乡村传播矩阵,花桥镇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意识。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村村响”广播等数字渠道,定期推送防溺水安全知识、典型案例和预警信息,让防溺水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联合学校开展“防溺水进校园”系列活动,向学生们普及防溺水自救互救技能,同时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
此外,利用赶集日在数字乡村便民服务点设置咨询台,通过“案例讲解+救生设备实操”的方式,向群众普及溺水自救、心肺复苏等技能,累计开展现场教学8场,受益群众达900人次。
完善应急机制,打造救援“保障网”
花桥镇立足防溺水工作实际,依托数字乡村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整合各方力量组建应急队伍,确保在突发情况时能够通过数字平台快速调度、有效处置。同时,加强与周边区域的数字化协作联动,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救援合力,为及时应对溺水险情提供坚实保障,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
下一步,花桥镇将继续深化“河长制+数字乡村+防溺水” 工作模式,不断完善责任体系、巡查网络、宣传阵地和应急机制,持续织密防溺水“安全网”,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让暑期更安全、更安心。
来源:红网
作者:雷俐 苏安军
编辑:左伊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