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日讯(通讯员 成人周)高中三年飞逝而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里,每一处涟漪都足以决定航向。作为永州四中的一名班主任,我以“精微”二字为舵,在看似寻常的班级管理中刻画细节。
立桅扬帆明方向,众志同趋破浪行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设定班级目标。不仅确立清晰班级整体目标,更引导每位学生亲手写下自己的“心之所向”,并郑重张贴在自己的课桌上、班级目标墙上。通过主题班会、学长学姐分享等形式,让每一位同学明确高考的目标:是双一流院校,还是一般本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学生刚开始目标远大,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斗志会慢慢懈怠。我会将他们的目标化整为零,细化成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的“微目标”,让学生坚信:只要每天努力一点,完到当天的目标,日积月累,高考必定成功。
精心设计“个人成长加油站”,不只看总分高低,班名校名的变化,更细致分析每科成绩变化趋势、知识模块掌握程度,还有学生德行提升的程度。定期召开“微诊断”班会,师生共同解读数据背后的学习密码,让努力有的放矢,使进步清晰可见。我会在教室布置励志标语,在班上树立榜样,还会成立学习小组,打造“静心、专注、拼搏、互助”的班级氛围,让班级形成合力,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裁云为锦织华章,刻漏滴答惜寸阴
针对尖子生、临界生、后进生和偏科生、心理压力大生、家庭困难生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精准扶助”策略:详细分析其优势与短板学科,为其量身定制“增分计划”;建立专属导师制,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微辅导”,聚焦核心障碍点;定期追踪反馈,及时调整策略,力求在关键处着力,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托举。班上的刘同学,高一以指标到校生的身份进班,在我持续的“精准扶助”下,高考实现了逆袭,总分为573分。
我会尊重每位学子独特的“学习生物钟”,引导他们在精力最充沛的时段专注攻坚核心难题;在相对疲惫时,则安排归纳整理或基础练习,力求效率最大化。秉持“积微成著”理念,鼓励学生利用课间或餐后片刻写下的疑问、妙解或易错点,张贴在教室一角的“思悟角”,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彼此启发,共同进步。
春风化雨润心壤,星光引路暖寒窗
我的办公桌旁,常备清茶一杯,静待学生的倾诉。在班上,我会设立“心灵驿站”,设置匿名“心语信箱”,及时捕捉学生细微的情绪波动。一次考后短暂的沉默,一次作业里突然的潦草,都可能成为我开启深入谈话、给予个体化支持的契机。高中特别是高三的压力,像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一个学子的心头。
黎同学,一个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的女生,在一次模考失利后,情绪跌入谷底,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拒绝与人交流。我意识到,简单的鼓励已不足以解开她的心结。于是选择在放学后,避开办公室的喧嚣,和她一起在安静的操场上散步。没有直奔主题的询问,只是聊她喜欢的书、她的梦想,倾听她的焦虑与自我怀疑。随后,我联系了心理老师,为她提供专业疏导,并和科任老师沟通,为她定制了阶段性的复习计划,降低她的“完美主义”压力。她逐渐走出困惑,从容参加高考,高考成绩为623分。
双桨共济破浪行,勠力同心舟自轻
我重视家校共育。建立了“家班协作”微信群,信息透明,沟通高效。但沟通不止于成绩通报,更关注孩子的状态起伏与细微变化。在家长会上,不仅分析数据,更提供切实可行的“家庭支持策略指南”,让家庭成为孩子们稳定而温暖的后方港湾。
我重视科任协同。会定期召开精炼高效的班级教师协调会。会上,我们共享观察所得的学生个体状态信息,共商不同层次学生的帮扶策略,协调各科作业量与复习节奏,确保班级整体航向一致,避免学生因各科压力叠加而心力交瘁。
我重视生生互助。精心组建“学业成长共同体”,鼓励学生结成互助对子或小组。在“小老师”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以深化;在不同思路的碰撞中,思维的火花得以迸发。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得到了进步、自信心得到了提升,更在无形中凝聚了集体的暖流。
教育是一场修行,渡人也渡己。高中三年,我陪伴学生走过最拼搏的青春时光,见证他们破茧成蝶的蜕变。我将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进一步细化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成为引导学生努力求学、扎实做事、和善为人的“大先生”。
来源:红网
作者:成人周
编辑:左伊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