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非洲、美洲、东南亚等国家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全国南方部分省份也出现了本地疫情,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目前全市高温多雨天气频繁,为登革热传播媒介伊蚊(俗称“花蚊子”)的孳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蚊媒监测结果显示全市部分县市区蚊媒密度高,随着暑假来临,人员流动频繁,永州市存在登革热输入风险及本地传播风险。永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正确认识登革热,主动参与登革热防控!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
人感染病毒后,大多在5-9天发病。由于患者在发病时会有剧烈的肌肉关节疼痛,又被称为“断骨热”。
登革热的流行有一定季节性,根据往年蚊密度监测结果,永州市登革热的流行高峰为5-10月。
二、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登革热典型症状为:
起病急,突发高热,体温39℃以上;三红:面红、颈红、胸红;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三、得了登革热怎么治疗?
目前登革热无特异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四、如何预防登革热?
控制媒介伊蚊、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式。以下是一些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
单位、社区篇
清除孳生地
1.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将房前屋后所有可能积水的瓶子、水桶、水盆等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将空容器倒置存放,防止蚊虫孳生。
2.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各种社区室外景观水体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并经常换水。
3.要定期疏通社区内的沟渠、沙井,排水沟保持不积水,水井要密封,下水井盖可使用防蚊贴,定期检查地下室,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蚊虫孳生。
4.要定期疏通居民楼天台等处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疏,避免积水。
生物防治
喷泉、水池等不能排放的大型水体可采用生物灭蚊方式,饲养能够吞食蚊幼虫的鱼种,达到灭蚊目的。也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等生物灭蚊幼剂。
化学防治
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对重点部位进行滞留喷洒杀灭成蚊。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或水体,不能密封的水井、下水道、喷水池等室外景观水体,投放灭蚊幼剂杀灭蚊幼虫。对成蚊密度较高的场所,可在成蚊活动高峰时间用超低容量喷雾或热烟雾作空间喷雾处理,快速杀灭成蚊。
家庭、个人篇
清除积水
1.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2.人、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3-5天彻底换水一次。
3.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3-5天彻底换水一次。
物理隔离
1.安装纱门、纱窗,检查门窗的缝隙,减少蚊虫进入室内的机会。
2.休息时使用蚊帐,确保蚊帐的网眼足够小,防止蚊虫进入。室内灭蚊以电蚊拍、灭蚊灯等为主,可辅以电蚊香等。蚊虫密度较高时,或本地有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时,要购买使用正规的卫生杀虫剂产品对蚊虫进行控制,降低密度,预防蚊媒传染病的流行。
外出防护
1.外出时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裸露。皮肤暴露部位可以使用驱蚊液,使用时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剂量、频次涂抹于皮肤外露部位,或喷洒在衣服上。
2.婴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以物理防蚊手段为主,包括穿着宽松的防蚊衣裤,婴儿车上可以使用纱巾或专用的小蚊帐。
3. 出境出省,注意防蚊。居民朋友们在出境出省前需了解当地登革热疫情情况,要充分做好防蚊工作,出现“热、痛、红、疹”症状要及时就医,出国旅游入境前若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向海关申报,要主动告知近期旅居史;入境后半个月内出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出国旅游史,开展登革热病原学检测。
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红网
作者: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左伊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