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9日讯(通讯员 郭杰)深夜的永州职院附属医院(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DSA),神经内科医师王翀正凝神屏息,指尖操控着微导丝在纤细如发的脑血管中穿行游走。每一次毫米级的推进,都是在为卒中患者开辟重获新生的通道。从业神经介入五载,这位介入骨干用精湛技艺和深夜坚守,托起了无数濒临崩塌的生命。
神经介入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王翀却在这方寸之地练就了沉稳的舞步。从颅内动脉支架植入到动脉瘤栓塞,他在高难度手术中积淀经验;当急诊取栓的警铃响起,他更化身与死神竞速的先锋。曾有位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患者命悬一线,王翀星夜疾驰至导管室。数小时的精雕细琢后,闭塞的血管奇迹般复通。数日后,当这位曾被判定可能终生卧床的患者独立行走在病区走廊,每一步都踏在王翀坚守的医者信念上。
“每快一分钟,患者就多一分希望。”这句看似朴实的话语,是王翀五年如一日的生活注脚。他的手机从不静音,朋友圈也都是各种介入手术记录,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凌晨急诊,颈内动脉快速开通,高速高质完成,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明显好转……”每一条朋友圈都带着为患者带希望之光的喜悦。
无论凌晨三时或是除夕夜,只要急救电话响起,他即刻融入苍茫夜色冲向医院。五年来,四百余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记录背后,是数百个免于破碎的家庭。同事称他为低调的“技术担当”,患者视他为托付性命的“守门人”——那根在血管内穿行的微导丝,早已成为连接希望的桥梁。
在纤细血管构筑的战场上,王翀以技艺为矛,以仁心为盾。当生命的警钟在深夜敲响,这位年轻的“守门人”总在无影灯下以最轻柔的力道,完成最有力的生命托举。冰冷的导丝导管在他手中,已然化作温暖的生命渡舟。
来源:红网
作者:郭杰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