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永医科普丨“鼠标手”——腕管综合征的全面解析
2025-08-28 11:10:31 字号:

永医科普丨“鼠标手”——腕管综合征的全面解析

一、什么是鼠标手?

鼠标手,又称腕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因长时间使用鼠标、键盘或反复进行手腕屈伸动作(如打字、操作鼠标等),导致手腕部的腕管内压力升高,压迫正中神经,引发手部麻木、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常见于程序员、白领、文案工作者等长期依赖电脑的职业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二、病因与诱因

1.解剖结构压力: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韧带构成的狭窄通道,正中神经和肌腱通过其中。过度使用手腕会使肌腱肿胀或滑膜增生,挤压神经。

2.姿势不良:手腕长期弯曲(如悬腕使用鼠标)、用力过度或保持同一姿势过久。

3.其他因素:孕期/哺乳期激素变化导致水肿;糖尿病、风湿病等慢性疾病;腕部外伤或结构异常(如骨折、腱鞘囊肿)。

三、典型症状

1.早期: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桡侧麻木、刺痛,夜间或晨起加重;手腕酸痛,活动后缓解。

2.中期:手部无力,抓握困难(如拿不稳杯子);疼痛放射至前臂或肩部。

3.晚期:手掌大鱼际肌萎缩,拇指活动受限,甚至瘫痪。

四、自我检测与诊断

1.Phalen试验:双手手腕弯曲90度,掌心相对,持续60秒,若手指麻木、刺痛加剧,可能为阳性。

2.Tinel’s试验:轻叩手腕内侧正中神经处,若手指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提示神经受压。

3.医学检查:肌电图(检测神经传导速度)、X光/超声(排查结构异常)。

五、治疗与康复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

休息与制动:减少手腕活动,使用腕部夹板固定;

药物治疗: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乳胶剂)缓解疼痛,必要时局部注射激素;

物理治疗:热敷、超声波、手腕伸展训练。

2.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例):

切开腕横韧带,减压正中神经,术后需康复训练。

六、预防指南

1.调整姿势:

保持手腕自然伸直(中立位),避免悬腕;

键盘/鼠标高度与肘部齐平,使用腕垫支撑。

2.定时休息:每工作30-60分钟休息5-10分钟,做手腕旋转、握拳放松等动作。

3.锻炼手部肌肉:握力训练(如挤压瑜伽球)、肌腱拉伸(如反向掰手腕)。

4.设备优化:选择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鼠标/键盘,减少手腕压力。

5.高危人群注意:孕期/哺乳期女性、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手部状况。

重要提醒

●若出现持续麻木、疼痛或手部无力,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2024年“鼠标手”已被纳入我国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相关职业人群可申请职业病鉴定与保障。

总结:预防胜于治疗!通过调整姿势、定期休息和科学锻炼,远离“鼠标手”困扰,保护双手健康。

文/罗邵谦

来源:红网

作者:罗邵谦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