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为,演好一个活佛就能度人;后来明白,跟着一个能度众生的组织,才能度世。”92岁的游本昌在入党志愿书里写道。从个体的善到集体的善,从艺术的美到信仰的美,从个人的光到时代的炬,生命的光,从不在年龄的褶皱里褪色,而在对恒、对真、对进的执着中,愈发璀璨。
信仰不分年龄,九秩淬炼见“恒”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信仰的“恒”,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执着,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性。有人问游本昌:“为何92岁才入党?”他说:“信仰不是赶早集,是找对方向后的一生奔赴。”信仰的力量,能让白发染上晨光。党员干部应以他为镜,把信仰当作终身课题,无论身处顺境逆境、在职退休,都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在信仰的路上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大地上,绽放出最绚丽的精神之花。
艺术不慕虚华,半世纪雕琢见“真”章。“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艺术的“真”,是游本昌在养老院给老人唱《济公》选段的温情与陪伴,在特殊学校教自闭症儿童打太极的耐心与守护,在灾区帐篷里给孩子们讲“济公惩恶扬善”故事的希望与力量。真正的艺术家,从不在虚华里争长短,只在真实处见天地。党员干部当以他为标,把担当刻进岁月的年轮,把为民融成生命的底色,以微光照亮角落,一生践行“艺为人民、心向光明”,用悠扬的旋律搭建情感的桥梁,用舒缓的太极传递“接纳”信号,用故事里的光传递“别怕,我们能赢”的信念。
人生不论早晚,九十载奔涌见“进”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生的“进”是水滴石穿的毅力,是十年磨一剑的匠心,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谦逊。游本昌为济公一角,翻遍佛经典籍,在寒冬腊月反复练习踉跄步态,年过九旬从未放弃过学习,仍在用短视频传递“济公精神”。生命的长度有限,生命的高度却没有上限。党员干部当以他为师,把余热当成主火,把晚年过成旺季,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拒绝“躺平”,反对内耗,对待职责不敷衍,面对任务肯钻研,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用行动诠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作者: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人民政府 廖玲,江华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王俊彦)
来源:红网
作者:廖玲 王俊彦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