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文化永州丨再游小黄江源
2025-08-04 12:33:08 字号:

文化永州丨再游小黄江源

八月暑热难耐,人们三五成群结伴来双牌阳明山避暑,我们夫妇也是这避暑大军的一员。上山半个月了,因山上气候几乎每天一场大雨,而且总是乌云飘忽,时不时来一场意想不到的阵雨,斯文尔雅的八方游客难免遭遇落汤鸡的尴尬。有鉴于此,我那念念不忘全程游览小黄江源的多年夙愿一直无法实现。今天瞅准天公美意,沿着小黄江源溯流而上。

1177.jpg

叶子漯广场靠山边的五角星过道,是小黄江源的入口,那浓浓的商业氛围扑面而来,茶座歌台帐篷游乐设施挤满眼帘,让人应接不暇,这应该是青年人、小朋友们的乐园,吾辈花甲老人自然不愿凑这个热闹,急于迈腿前行。少顷,潺潺的流水声以及虫鸣鸟啼兽叫组成的大自然合唱,热情地把我们的脚步招揽,那悠悠扬扬的各种山鸟禽兽的鸣叫声与小黄江源小溪潺潺流水声,此起彼伏,时而高亢,时而悠扬,高山流水般音律铿锵,好似一支优秀的合唱团在盛情演唱。曾经听过世界著名的合唱团队演唱,也听过许多专业或非专业的合唱,顿觉此时的阳明山小黄江源“山禽与溪水合唱团”毫不逊色,虽然不见指挥、不见乐器、不见气势恢宏的大舞台,但依然沁人心脾激发情绪鼓舞斗志!我多想停下急于赶路的脚步,静静地欣赏这难得的韵律,勾人的交响。饱餐的耳膜,竟然利用与大脑中枢近水楼台的优势,悄悄地开启指挥功能,双腿迈得更快,却步履更加轻巧轻声,生怕自己的脚步声打乱这大自然的和鸣!

1586.jpg

耳功激发了眼力,满目翠绿,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和着这天籁之音,更加全部收入眼底!一路行来,只见各种各样的奇木异树,挺立在小黄江源溪水两边。从叶子漯,到银蛇潭,到幸福树,到石生松,短短2500米的游路,两旁悬挂着珍贵树种木牌的就有好多。有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南方红豆杉,树龄上百年。有与红豆杉共同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的伯乐树(钟萼木)‌,专家们称之为“植物中的龙凤”。更有冰川时期遗留的珍稀树种青钱柳,民间称“摇钱树”。近年发现的珍稀树种喜树,亦见于林中。还有龙虾花、阳明山报春苣苔等等,这些树种,一群群一株株,平常在城市的植物园中像宝贝似的被供奉着,却在这小黄江源哨兵似地站立,共同构成了阳明山“灵山福地”的生态画卷‌。这些植物宝贝们,像卫士、像观众、像鼓手,更像平时我们看惯了的大舞台之中的某一个角色,比如台架、垫木、音响或灯光。客观地说,眼前的一树一木构筑起另一番景象,但我更愿意把它想象成山禽流水合唱团之一分子,它们是一个整体,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不难想象,该合唱团如果没有两旁挺立的树木,山禽栖息何处?流水源从何来?小黄江源如此,人和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各种生命主体彼此依赖,相伴而生,构建起一个强大的生命系统。

11100.jpg

陶醉于韵律的优美,痴情于山水的雅致,我不自觉地踏入溪水之中,清澈见底,纯净如镜,在这八月的暑热中,世界之大还有何处胜此境!我发自内心的感叹,难怪那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浅水处嬉戏,在溪水中徜徉。赤脚置身溪水中,浑身舒坦,双腿每一个毛孔都在慢慢张开,竞相睁开眼看看这世间少见的清澈,尝尝这久违的清洌!是啊,久处闹市的双脚或许在几十年前,儿时家乡的小溪流感受过类似的澄澈和清洌,半个世纪的等待,半个世纪的回忆,双腿有幸再忆当年再品美味,尽管时值八月的三伏天,小黄江源的溪水依然裹着寒意向腿神经袭来,可双腿还是恋恋不舍,不愿意听从中枢的指挥向岸上走去,双手还情不自禁地向水里靠拢,深深地伸入那澄澈清洌的溪水中,摇啊摇,晃啊晃,老夫聊发少年狂,击出水花,打出波浪。肠胃看不下去了,嫉妒地向大脑请示:我也要品品这难得的美味。于是,双手掬一捧溪水,咕噜咕噜灌进肠胃,它居然还不满足,一捧二捧三捧……直灌得胃满肠足。

11508.jpg

沿着小黄江源溪边小道,一路走走停停,观景戏水听合唱,直至银蛇潭,一路平坦,悠哉游哉,好不惬意!可一爬上潭顶,走惯了的景区步道消失了,年久失修凹凸不平的山间小路呈现在眼前,人们相互提醒,小心小心,这正是我多次游小黄江源因担心难走的止步处。往后的路,狭小陡峭,两旁怪石嶙峋,鬼斧神工般形成了自然景观,可最美的大瀑布转眼就到,虽然攀登苦,却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手机的照相录像功能频繁使用,依然难以满足内心的猎奇,直用得它热度高涨几近罢工。陡峭的山路有如天梯,一步比一步艰难,尽管路途只剩下几百米,但路窄坡陡,实在是“行路难,难于上青天”,许多人不得不在天梯下止步,望顶兴叹!其实,这条小道正是当年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顶风冒雨翻山越岭走出来的。先烈们可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幸运,他们披荆斩棘,靠双足踏出山路,凭双手攀岩过岭。那份艰辛,今天众多爬过天梯后坐在红军亭气喘吁吁的小伙子们无法想象。人们喘着粗气坐在红军亭,脑子里几乎都在思考,当年的红军战士肩挑背扛负重前行,这么陡峭的山路凶险的峻岭是如何逾越的!修建于小黄江源终点的红军亭,或许正是为千千万万的晚辈后生留下的思考亭,思念亭,纪念亭!

12011.jpg

终于首次全程游完小黄江源,差不多用了两个小时,这120分钟的分分秒秒给了我美的享受,精神的洗礼,我庆幸这难得的旅程,也自豪于自己走完全程的坚持不懈,才有了这丰厚的收获,更让我深深地爱上了小黄江源,发誓下次一定再来,也想把这份感受传递给千千万万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们。

作于2025年8月2日

来源:红网

作者:王再兴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