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超声检查室里,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医生,我做的彩超怎么不是彩色的呀?”“这看起来和黑白B超没区别,是不是搞错了?”其实,不仅是患者,不少人在生活中都对“彩超”存在这样的疑惑。今天,小编就来揭开彩超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为何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五彩斑斓。
首先要明确的是,彩超的“彩”与彩色电视机的“彩”并非同一概念。彩超的全称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本质上是在普通二维超声(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黑白B超”)的基础上,通过特殊技术叠加了彩色编码,专门用于显示人体内部的血流信息。
那么,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如何工作的呢?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当超声波遇到流动的血液时,反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仪器通过捕捉这种变化,就能分析出血液流动的方向、速度和性质。为了让医生更直观地判断,仪器会用不同颜色对血流方向进行编码:通常红色代表血流朝向探头(正向血流),蓝色代表血流背离探头(反向血流);而颜色的亮度则与血流速度成正比,亮度越高,说明血流速度越快。
这种独特的功能让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心血管检查中,它能帮助医生发现瓣膜反流、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清晰展示心脏内血流的异常变化;在腹部检查时,可用于检测肝血管瘤、肾动脉狭窄等疾病,通过血流情况判断脏器是否存在病变;在妇产科领域,它能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及脐带血流,为胎儿健康保驾护航;对于甲状腺、乳腺等浅表器官,它能通过分析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特征,辅助鉴别肿块的良恶性。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彩超与普通B超的区别。普通B超(二维超声)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将回声以黑白灰阶的形式呈现出人体器官的二维断面图像,属于静态的黑白灰阶图像。它的主要作用是展示器官的大小、结构等解剖特征,着重观察器官形态是否正常、有无占位性病变或损伤等,广泛应用于腹部脏器、妇产科、小器官等的结构检查。
而彩超在检查过程中,医生既需要依靠二维超声图像探查脏器的结构、形态及内部有无占位、损伤等情况,又需要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了解脏器的血流情况。但只有在启动多普勒超声功能探查血流时,屏幕上才会显示出彩色,其余大部分时间,为了清晰观察器官结构,屏幕上呈现的仍是黑白灰阶图像。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做彩超时,看到的并非时刻都是彩色的。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彩超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的“彩”并非为了让图像更美观,而是为了精准呈现血流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有力的依据,这也正是它在临床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文/唐珏 钟华
来源:红网
作者:唐珏 钟华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