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洪流席卷全球,文化传承早已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作为文化摆渡人的我们,手持的不仅是文明火种,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密钥,我们要以“解码、重构、联动”之法,行文化传承之道。
解码文化基因,让历史“活”起来。真正的传承不是将文明锁入时光保险箱,而是赋予其呼吸的节奏。亲子剧《国宝总动员》以“文物活化”理念,将良渚玉琮化作会说话的向导,敦煌飞天变身会跳舞的精灵,儿童观众占比达43%的背后,是文化基因的现代化转译。95后跑酷达人谭晓帆将非遗“打铁花”与极限运动结合,“东风夜放花千树”的震撼视频获1200万点赞,证明传统文化只要找到当代接口,就能焕发惊人生命力。
重构传播范式,让文化“燃”起来。如果说解码是“翻译”,那重构就是“重拍”——把老故事拍出好莱坞大片的既视感。当《只此青绿》的唯美舞姿席卷各大社交平台,当三星堆考古盲盒掀起全民的开箱热潮,当《唐宫夜宴》的灵动舞俑霸屏热搜榜单,我们看到这些现象级的文化产品以全新的姿态走进了大众视野。从舞蹈诗剧对《千里江山图》的创造性演绎,到考古盲盒让沉睡千年的文物复活,再到虚拟技术再现盛唐气象,传统文化便完成了从展柜到社交媒体的华丽转身。我们要学会用网生代的语言讲中国故事——可以是国风动漫,也可以是方言rap,其本质都是寻找情感共鸣的“文化翻译”。
联动多元主体,让传承“转”起来。文化传承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场“跨界CP”的狂欢。文化工作者正以创新实践构建多元协作生态——北京朝阳区“社区文化客厅”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赞助设备、居民志愿运营的方式,让京剧票友与青年街舞团队在共享空间碰撞出“国潮新腔调”;腾讯“数字敦煌”项目联合莫高窟研究院,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30个洞窟的4K全景漫游,吸引全球超2000万用户线上“云游”。这些案例证明,当文化传承突破单一主体限制,在跨界融合中激发出乘数效应便拥有了无限可能性。
在这个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时代,文化工作者既是火种守护者,更是文明重塑师。当我们以解码之智、重构之勇、联动之策,使每一份文化记忆都能被温柔以待,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必将愈发璀璨。
(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文旅广体局 周君,江华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蒋其霖)
来源:红网
作者:周君 蒋其霖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