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6日讯(通讯员 唐慧妮 张伟)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学生美育发展,以构建美育育人新生态为核心,推动学校美育浸润工作。学校围绕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人才培养需求,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目标,经过8年持续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数智技术驱动-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平台创新-评价机制优化-文化传承融合”的“五维联动”美育育人生态。
系统构建:“五维联动”开创数智美育新格局
数智赋能,构建美育教学新形态
在数智技术维度,针对美育教学资源形态单一、教学互动性不足、个性化学习支持薄弱等问题,系统构建了以“智能技术为基、数智平台为擎、新型资源为体”的美育教学新形态,实现了美育教学从传统授受向沉浸交互、从统一施教向个性赋能的转变。构建了智慧型3D网络学习空间,运用3D场景编辑器自主开发经典艺术、文化体验场景等新型虚拟美育资源,使学生通过具身感知和虚拟交互深化对经典艺术和高雅审美的理解,拓展了美育教学的空间边界与感知维度。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校企合作共同研发“美育数智平台”,打造一体化智能教学环境。平台集成“AI美学馆”“AI创作工坊”“AI美育评价”“第二课堂”等模块于一体,将人工智能与学校美育深度融合,打造了“美育智链”智能体,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个性化学习体验。
课程重构,形成融合育人新体系
在课程体系维度,针对美育课程形态单一、与专业教育脱节等问题,建立了“必修-限选-任选”分层分类课程群,形成“审美基础-人文素养-个性发展”的立体式美育课程体系。打造了《大学美育》跨学科融合核心课程,开发“医艺铸美”“农境韵美”等跨学科模块,将美育融入各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审美与专业素养融合能力;铸就了《经典诵读》文化品牌课程,通过“以声传情、以美育人”实现深度文化浸润,并将该课程与日常早读活动相结合,形成“班班诵读、人人参与”的常态化机制;融入了永州地方文化,将瑶族长鼓舞、江永女书等非遗项目及柳文化、舜文化融入美育课程体系,邀请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等进校园,与学生共同创作、研讨交流,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挖掘了永州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编写辅助教材《红色沃土育新人》,将红色故事、革命精神融入美育教学与实践。同时,将“美育数智平台”嵌入课程,实现“教学-创作-评价-展示”一体化。
平台创新,拓展美育实践新路径
在实践平台维度,突破传统美育实践时空限制与资源壁垒,系统构建了“数智引领、产教联动、展创一体”的立体化美育实践平台体系。依托智慧型3D网络学习空间和“美育数智平台”,建成“AI美学馆”“AI创作工坊”等数智化实践场所,支持学生开展数智化美育体验、生成式AI艺术创作、虚拟展览等活动。学校与永州水云潇湘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建美育实践基地,开展非遗数字化保护、文旅产品创意设计等实践项目,实现“教学-创作-生产”全流程贯通。与行业、企业共建基地,组织学生参与乡村美育支教、社区美育服务等公益项目,累计开展美育服务活动170余场,服务时长超6200小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了“平台支撑-项目推进-成果辐射”的产教融合美育实践新模式。
评价革新,建立科学育人新机制
在评价机制维度,针对传统美育评价主观性强、标准不一和反馈滞后等问题,构建了“数智驱动、多元协同、发展赋能”的综合美育评价新机制。依托“美育数智平台”,开发“AI美育评价”模块,推动评价主体从“教师主导”转向“人机协同”。“AI美育评价”整合“AI艺术作品评分+AI课堂行为分析+教师/行业导师评价+同学互评+增值性评价”多元模型,追踪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成长,形成“个性化美育素养发展轨迹”,实现从“静态等级”到“动态成长”的转变,有效提升了评价的科学性、发展性与导向性。
文化融合,打造传承育人新范式
在文化传承维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美育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浸润、环境熏陶、活动引领,构建了“有根基、有温度、有活力”的文化传承范式。以数智技术活化文化资源,开发VR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实现对永州木雕、祁阳石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复原与可视化呈现,并通过“美育数智平台”开展非遗展陈和非遗艺术创作等活动。以环境营造培育文化氛围,建设“美育文化园馆”,集中展示永州非遗、经典诗词书法及学生美育创作成果,营造“处处是美育、时时可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以“展演促传承”为导向,构建“校-院-班”三级艺术展演体系,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美育成果展演”两大品牌活动,系统构建了“资源-课程-环境-展演”四维一体的文化传承机制。
实践成效:育人成果引领美育变革新方向
学生素养全面提升,数智赋能引领发展
依托“五维联动”美育生态,学校美育实现系统性跃升。近五年,学生美育课程及实践活动覆盖率达100%,课程满意度95.6%。“AI美育评价”实现对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的动态追踪与精准画像。学生作品在国家级、省级艺术展演和竞赛中获奖45项,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与文化自信增强。
理论成果丰硕有力,示范案例成果丰硕
系统总结“数智赋能·五维联动”模式构建路径与实践经验。相关成果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优秀案例、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及“三全育人”典型案例等多项荣誉。通过多措并举,保障成果持续优化与拓展,形成可复制的育人模式。
推广应用辐射全国,改革范式获广泛认可
《大学美育》在线课程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智慧职教平台开放,惠及13.98万人,覆盖800余家单位。我校作为高职唯一代表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主会场作主题报告,与全国高校美育工作者共推教改。研究成果被30多所院校借鉴应用,相关成果获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形成了优良的社会反响。
来源:红网
作者:唐慧妮 张伟
编辑:陈小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