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2日讯(通讯员 尹俊和)金秋时节,道县祥林铺镇三千多亩淮山迎来集中采挖期。一根根饱满粗壮的淮山,不仅丰富了群众的餐桌,更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在祥林铺镇洞尾村淮山种植基地,连绵的田垄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淮山藤蔓爬满支架。农户们正在地里小心翼翼地采挖淮山。他们先用铲子细细松动根茎周围的泥土,待淮山完全显露后,再用手轻轻拔出。一根根长达一米、粗壮饱满的淮山就这样完好无损地破土而出。经过简单的去泥、分拣后,这些优质的淮山被迅速打包装箱,第一时间发往粤港澳市场。
“今年我们大概面积有三千多亩,亩产六到八千斤。全部发往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批发市场。每天的采收量是40多吨,都是当天采收当天装车、发车,第二天就可以直接到当地消费者的餐桌。”道县祥霖铺镇洞尾村淮山基地负责人何建勤说道。
洞尾村独特的沙壤土和温润气候,为淮山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当地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淮山特色产业,并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确保了淮山的品质和产量同步提升。淮山产业已成为带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我们合作社带动了周边三十多户农户在跟我们一起种植淮山药。我们合作社是为当地的种植户提供种苗、管理、销售,一条龙式服务。现在每亩的利润达到了五千块钱以上,当地的农户种植积极性比较高。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发淮山深加工产品,比如淮山面、淮山粉,还有淮山干片,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道县祥霖铺镇洞尾村淮山基地负责人何建勤说道。
随着淮山大量上市,当地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打通销售渠道,确保淮山产得出、销得畅,让农民的“丰收在望”真正变成“丰收在手”。如今,淮山产业已成为祥霖铺镇闪亮的“金字招牌”和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来源:红网
作者:尹俊和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