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9日讯(通讯员 朱莞菲)湘超联赛“永州VS湘西”的对决正酣,绿茵场上球员的拼搏点燃全场。然而,一场比赛的完整心跳,不仅属于场内的22人——在看台之外,还有一群“特殊队员”。有人用锅铲烹炒出助威的热辣滋味,有人爬上树梢守望主队的身影,有人默默坚守岗位维系秩序,还有人远道而来凝聚乡情。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汇成另一种赛场的合唱。今天,我们透过他们的眼睛与声音,去感受湘超留给永州的真实温度与人间烟火。
鸡蛋里的助威声
四明山鸡蛋,是永州一方水土的朴实馈赠。而在湘超联赛“永州VS湘西”的赛场外,这份特产找到了它最热情的代言人——孟姐。她的摊位前总是充满熟悉的乡音:“这蛋是咱四明山的土鸡生的,吃杂粮、喝山泉,蛋黄又饱又黄。”
对孟姐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生计,更是一份对家乡风物的深情。她的付出,藏在每一个她精心挑选、耐心讲解的鸡蛋里。她的助威方式也与众不同——不在看台的呐喊中,而在这一枚枚饱含永州山水灵秀的鸡蛋里。
场上踢的是足球,场外传递的是乡情。球员用脚拼搏,她用鸡蛋讲述永州山水养育的故事。一递一接之间,是自然馈赠与足球热情的温暖相遇,也是无数如她一般扎根永州、推广本土特产的普通人,为家乡搭建起的一个纯粹而充满生命力的助威角落。
树梢上的呼号
当大多数球迷涌入看台,李大哥把自己的“主场”设在场外一棵大树上。“上一场3:0,非常激动!”他兴奋地回忆着。身上的挂票球服,是他支持主队的“战袍”。
“有票进场看,没票树上也得看!”他笑着说。这份无条件的支持,源于长久的热爱。在他看来,湘超为永州带来了活力与激情。树上的欢呼,是他最独特的助威号角,也映照着无数球迷的热情。
“隐形”的喝彩声
在体育中心,人潮涌向检票口时,身穿志愿服的小曾早已静候岗位。他无需高声呼喊,一个手势、一句提示,就为焦急的球迷指明方向。
清晨,他已清点好物资、贴好指引;人潮散尽,他仍弯腰整理遗留物品。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他笑称自己是一颗“螺丝钉”:“虽然不起眼,但能保证大赛事顺畅运转,我就找到了位置。”
他的助威,不在呐喊,而在行动与耐心里。每一次细微的服务,都让永州主场充满人情味。
乡情凝聚的“集结号”
对于湘西的张大爷来讲,观看比赛从来不是个人行为。他手中的球票,是连接几十位老乡的“集结号”。赛前一周,他就忙着协调包车、订票、统一服装。
“球队在场上踢的是比赛,我们在场下扛的是家乡的名字。”张大爷说。球迷们的呐喊与热情,把湘超的意义延伸到绿茵之外,也让比赛成为乡情与认同的桥梁。
赛后回响:场外故事才真正定义比赛深度
比分终有定数,但场外的温度不会消退。唐姐清脆的收款声、小曾汗湿的马甲、张大爷远征的笑容……这些普通人的身影,让永州主场不止有比赛的激烈,更有人情味的底色。
湘超的绿茵,承载了球员的拼搏;场外的锅铲、呐喊与微笑,则让这场赛事真正触及每一位永州人的心。胜负终会被记忆淡化,但温度、烟火与乡情,才是这座城市的长久回响。
来源:红网
作者:朱莞菲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