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在九嶷山景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宁远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在九嶷山景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红网时刻新闻9月24日讯(通讯员 李会农)金秋九月,在宁远县九嶷山景区举办的“娥皇登峰,金牌风采”登山挑战赛现场,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参赛队员们登顶休整间隙,宁远县司法局的普法宣传员们悄然行动起来,将一份份《民法典》《利剑护蕾》《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册送到运动员和游客手中,并提供现场法律咨询。“来九嶷山旅游也能学到民法典内容,这门票值了!”一位来自福建的游客欣喜地表示。这场融入山水之间的普法活动,是宁远县“八五”普法工作创新形式、拓展阵地的生动缩影,展现了法治建设与百姓生活的深度融合。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宁远县紧紧围绕“法治宁远”建设目标,高位推动、精准施策、数字赋能、文化浸润,推动普法工作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单一灌输到多元共治的深刻转变,取得了丰硕成果,相继荣获“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创建示范地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先进单位”等称号,法治已成为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高位推动,构建普法“大格局”
宁远县委、县政府将普法工作置于全面依法治县的战略高度,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推进。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五年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解决普法实际问题23个,出台《“八五”普法规划》及配套制度6项,形成了“责任清单+三色预警+双报告”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普法责任压紧压实。
县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研究普法工作。
领导干部是法治建设的“关键少数”。宁远县创新实施“五个一”学法机制,即每年一次中心组学法、一次法治培训、一次法律考试、一次述职述法和一次法治调研。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已开展法治专题学习10次。同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共组织28场考试,356名新提拔干部参考合格率达100%。品牌项目“九嶷法治讲堂”举办86期,培训科级以上干部1.2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宁远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为来访群众讲解点援制操作流程。
为激发各部门普法内生动力,宁远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48个部门主动认领232项普法任务。创新引入“红黑榜”季度考评机制,对8个工作滞后单位进行约谈督促整改,推动群众对普法工作的满意度从82%显著提升至98%。
文化浸润,打造普法“金名片”
宁远县深挖地方文化底蕴,将法治元素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有机融合,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宁远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投资680万元建成的全省首个“舜德法治文化公园”,巧妙融合舜帝“明刑弼教”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打造了“法治九嶷石刻群”“法润潇湘长廊”等八大景观,年均接待群众8.2万人次。以“一馆一街一场一园”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集群被评为全省示范基地,其中法治主题街设有68块宣传栏,法治广场举办36场法治文艺演出,成功构建起“半小时法治文化圈”。
县司法局组织文艺团队到九疑瑶族乡九龙村开展普法慰问演出。
依托丰富的瑶族文化资源,宁远创作了《法治长鼓舞》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瑶歌普法作品,并荣获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修复清代“申明亭”遗址,创新采用“法治宣传+调解+文化”模式,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28件,调解成功率达98%。连续五年举办“法治楹联进万家”“法治非遗周”活动,累计创作法治楹联1200副、非遗作品86件,其中法治木雕《法安天下》被省非遗中心永久收藏。
通过精心培育“九嶷法治讲堂”“瑶乡法治歌圩”“法治非遗周”三大品牌,宁远形成了“一月一主题、一季一亮点”的生动普法格局。这些品牌活动被《法治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多次报道,群众对普法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分别高达92%和85%,真正实现了“县有品牌、乡有特色、村有亮点”。
数字赋能,跑出普法“加速度”
面对信息化发展趋势,宁远县大力推动普法工作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投入45万元研发“法治宁远”云平台,集成AI智能咨询、云调解、文书模板生成等八大功能,目前已拥有10.3万注册用户,累计提供法律咨询3.2万次,生成各类法律文书模板1.1万份。开设《九嶷法治在线》专栏,制作26期“以案说法”短视频,总播放量超过500万次,使法律知识触手可及。
VR普法体验平台。
建成的“5G+法治”VR体验馆,开发了“酒驾模拟”“反诈迷宫”等12个沉浸式体验场景,让群众在互动体验中增强法治观念,已接待体验者3.5万人次。在九嶷山景区设置的AR互动装置,游客扫码即可与虚拟“法治代言人”交流,日均使用量达300人次,将景区打造成了移动的普法课堂。
利用大数据技术,宁远归集12.6万条法律服务数据,绘制出精准的“普法热力图”,据此针对农民工、商户等重点群体开展定制化普法活动32场,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培育6个本土法律类“网红”账号,发布短视频586条,总播放量达1.2亿次,借助新媒体力量使精准普法知识掌握率提升41%。
治理增效,绘就法治“同心圆”
普法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宁远县投入1200万元构建覆盖县、乡、村的三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提供法律咨询5.8万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260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00万元。创新推出的“农民工维权直通车”机制,成功为劳动者追回欠薪3670万元,入选全省“法治为民办实事”优秀案例。
宁远县2025年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启动仪式现场。
宁远县法治副校长在学校开展法治讲座。
在基层治理中,宁远实施“法律明白人”星火计划,培育骨干3200名,构建起“户一组一村”三级微法治网络。成功创建两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湾井镇下灌村的“村民说事”制度有效解决46项民生问题,使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8%。针对企业、校园、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156场,帮助企业规避风险230项;实现校园普法“三个全覆盖”,校园欺凌事件下降65%;通过“河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恢复受损生态560亩,食品药品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6%的高位。
从景区登山赛场的即时普法,到覆盖城乡的立体化法治文化阵地;从云端的高效咨询,到基层的精准治理,宁远县的“八五”普法工作走出了一条创新引领、注重实效、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地方经验,也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更加优质的法治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李会农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