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青年干部的成长如“俯卧撑”三式:俯身扎根如松立,实干担当;卧身蓄力似弓张,锤炼本领;撑身向上若箭发,勇挑重担。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成长从无捷径可走,唯有在每一个阶段都步步夯实,才能在时代熔炉中锻造成钢。
俯身向下“接地气”,深扎根系固根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青年干部应当褪去书生气,厚植泥土情。办公室的“象牙塔”虽能提供理论滋养,却难养出经世致用的真本领,唯有走出窗明几净的空间,以小学生般的谦逊姿态俯身走进阡陌交错的田间、机器轰鸣的车间、烟火气浓的社区,才能触摸到真实的基层脉搏。与老农同坐田埂上的板凳,听他算一年的收成账、唠庄稼的长势情,跟社区阿姨蹲在单元楼的台阶上,听她讲邻里的摩擦事、盼生活的新变化……那些沾着烟火气的话语中,都藏着治理创新的答案。群众的家常话从不是闲言碎语,而是政策落地的“晴雨表”——话语热络处,往往是工作见效时,抱怨集中处,常常是政策梗阻点。青年干部的成长根系,只有扎进群众需求的沃土,才能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根系扎得越深广,成长的底气便越深厚。
卧身蓄力“啃硬骨”,砺练本领壮筋骨。扎根之后需蓄力,如弓在弦待发。这“卧”不是畏难退缩的“躺平”,而是咬紧牙关的坚守,不是避重就轻的“绕道”,而是直面挑战的冲锋。改革发展的深水区里,从来不乏难啃的“硬骨头”,或许是项目征地中群众的不理解,或许是政策落地时部门的不协调,或许是产业转型中技术的卡脖子,攻坚路上从无坦途,碰壁是常态,受挫是必然。此时更需学会在逆境中沉淀,在失败案例中找教训,在换位思考中找方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踏实干事,不急于求成、不好高骛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笃行不怠,不推诿扯皮、不敷衍塞责。每一次啃下“硬骨头”,都是对本领的淬火,每一次顶住“压力山”,都是对筋骨的锤炼。筋骨炼得越硬朗,向上跃起的力量便越强劲。
撑身向上“挑大梁”,挺膺担当建新功。蓄力终要向上跃,如箭离弦破空。这“撑”不是哗众取宠的炫能,而是脚踏实地地扛责,不是浅尝辄止地应付,而是精益求精的精进。推动工作要如琢玉成器,既要有大刀阔斧的魄力,更要有精雕细琢的耐心——产业规划既要着眼长远蓝图,也要细化到每一个项目的落地节点;民生工程既要保证建设速度,更要严把质量关口;服务群众既要有雷厉风行的效率,更要有润物无声的温度;解决就业难题,既要搭好招聘平台,也要跟踪技能培训;化解矛盾纠纷,既要讲清政策法规,也要兼顾情理人心。事业如奔涌江河,从无停滞之时;成长若攀登高峰,永无登顶之日。要始终保持空杯心态,在数字化改革中学习新技能,在跨界协作中拓展新视野,要永远怀揣奋进姿态,在成绩面前找差距,在赞誉声中明方向。肩膀挺得越挺直,扛事的底气便越充足,脚步迈得越坚定,建功的舞台便越广阔。
(作者:江华水口镇人民政府 刘丽,县委组织部 朱全喜)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丽 朱全喜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