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12日讯(通讯员 兰莉)最近,人民日报发表了埃及翻译家、汉学家、作家米拉·艾哈迈德的一篇文章《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和”文化》,让我们对春节蕴含的 “和” 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文章提到春节不仅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契机,更是树立和谐价值理念的重要时刻,其蕴含的 “和” 文化,促使人们秉持和平共处的理念,携手应对时代挑战。而在双牌,也有着深厚独特的 “和” 文化底蕴。在这里,舜帝与象的兄弟相和传颂千年,十万亩杜鹃花海书写天地之和,瑶乡的烟火气里流淌着民族和睦的诗意,竹林摇曳间奏响生态文明的乐章。今天就带大家一同走进中国首个“和”文化之乡——湖南省双牌县,开启一场 “和” 文化的沉浸式修行。
美丽的双牌县城。
舜象兄弟之“和”
双牌县的“和”文化,源于舜帝与其弟象王在双牌江村一带的和解。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和”文化的重要起点,更在双牌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象王岛和访尧古村建筑。
四千年前,舜帝以德化民,其弟弟象受封于双牌“有庳古国”。舜不计前嫌,以仁爱感化曾多次加害自己的象,象弃恶从善后,将中原农耕文明传到三苗地区,促进了民族融合。舜帝与象的故事,展现了兄弟之间从不和到和解,共同为百姓谋福祉的“和”文化内涵。“舜象相和”的千古佳话,不仅载入《史记》,更融入双牌的血脉,成为“和”文化的基因。
传说象棋也是象在此发明的,其中的“和局”规则,更是“和”思想的生动体现。象文化、“和”文化在双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天下“和”山·阳明山
双牌阳明山,古名阳和山,《永州府志》等众多古籍记载了阳明山与“和”的不解之缘:“朝阳甫出,而山已明者,阳明山也。”这里,名字藏和意,景中含和韵,民间奏和声,文化传和音。因此,“和”是双牌县阳明山的重要文化传承,这座山也因“和”而闻名天下。
阳明山万寿寺。
阳明山景色秀美,雨露和润,云雾和缓,清风和畅,花草和美,溪流合欢,百鸟和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有“岭北生态画卷”之称。这里还是一座文化和谐的名山,自古“儒、释、道”在这里和谐发展,山中的万寿寺,更是从东汉起就是周边有名的佛教圣地。
自2006年起,阳明山每年举办“和”文化旅游节,以“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为主题,打造国际级文化IP。十多年过去,“和”文化已经走向五湖四海。这场盛会不仅吸引全球游客,更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
阳明山“和”字展馆。
阳明山深处,还藏着全球唯一的“和”字展馆,珍藏着一万余个“和”字墨宝,从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亲笔题写的英文“和”,到名人政要的丹青妙笔,每一笔都饱含着对和谐、和平、和美、和善、和睦的美好祈愿,成为双牌阳明山“和”文化的宝贵财富。
山水融合之“和”
双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地貌,自然景观多样,境内有紫金山、阳明山等名山,潇水等大河,形成了“山千重,水百里”的壮丽景观。得益于当地的有效保护,这里生态质量优良,中华秋沙鸭连续12年前来打卡越冬,整体生态环境呈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
中华秋沙鸭在月湖栖息。
双牌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坦田村岁圆楼古建筑群建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列入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这里人文历史丰富多元,形成了象文化、“和”文化、佛文化、汉文化、瑶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多元的文化表征。
巍峨的群山,与水、与人、与城相互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双牌连续17年保持“平安县市区”称号,获评“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县”“中国最佳全域旅游休闲目的地”。
车站路上的“和”文化墙绘。
如今,在双牌,万和湖、永水“和”文化长廊、永和塔、泰和亭等景点星罗棋布,游客可在此聆听“以和为贵”的古老智慧,感受中华文明的精神根系。热情淳朴的双牌人民不一定说得清双牌之“和”,但处处可以听见“和”的声音。
绿色产业之“和”
作为“一双王牌”之一,双牌以竹为媒,走绿色发展新路径,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答卷。
全县30万亩翠竹构筑全产业链,从“以竹代塑”产业科技园到竹荪种植,从竹建材远销欧美到竹筒饭飘香农家乐。2024年,全县竹木产业预计实现综合产值60.5亿元,年创税收1900万元以上,外贸出口3000万美元以上。
有竹科技公司研发的竹制房车。
竹产业的发展是得到了国家林草局点赞的 “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样板”,既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的“和”。
民族团结之“和”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双牌县上梧江瑶族乡,瑶汉同胞共谱发展新篇。40年间,昔日的贫困乡蝶变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当地种植历史长达千年的高山虎爪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云台山茶场带动400人就业,瑶湾街的吊桥与码头讲述着传统与现代的和鸣。这里的每一缕茶香、每一曲瑶歌,都是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
俯瞰上梧江瑶族乡。
瑶族同胞种植的虎爪姜丰收。
除了大力发展经济,当地还挖掘和提炼瑶族服饰、歌舞等瑶族文化精髓,编写《瑶文化知识读本》乡土教材,把学习和传承瑶文化纳入学校日常教学,结合本校实际把陀螺、荡秋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大课间。位于云台山景区的瑶家村落——盘家村,村口的“积分超市”就是将“和”文化转化为乡村振兴“和”动能的端口,更是瑶汉共融、生态和谐的当代典范。2021年,双牌被评为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双牌的“和”,是历史的回响,是自然的馈赠,是民族的共情,它凭着其底蕴深厚的舜象“和”文化、独特的“和”文化景观、盛大的“和”文化节、和谐发展的竹产业,成为“和”文化的生动样本。欢迎大家走进双牌,感受“和”的魅力。
来源:红网
作者:兰莉
编辑:左伊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