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22日讯(通讯员 李文秀 张一希)端午粽飘香,非遗焕新生。在道县这家百年传承的湖南囍粽坊里,上百名工人正在糯米与箬叶间穿梭忙碌。作为非遗技艺传承车间,企业将传统灰水粽制作工艺与现代健康理念创新融合,用一捧传承千年的稻草灰,在机械臂与老手艺的碰撞中,托起人们对端午佳节的文化记忆。
走进湖南囍粽坊的核心工坊,粽叶的清香裹挟着糯香扑面而来。包粽师傅们的手速堪比“无影手”,最快仅需14秒就能完成一个粽子的包制。今年企业创新推出的无油盐素粽和竹筒粽尤其亮眼,前者采用有机糯米浸泡稻草灰水,后者以鲜竹为容器锁住山野清香,两款新品刚上市就斩获百万订单。
“平均是15秒包一个,一天就是说包得最快的可以包一千多个。”湖南喜喜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包粽师傅何荣花说道。
“每年我们的订单量都非常好,今年有一些客户就给我们反馈,能不能在我们的稻草灰水粽上面创新一些新的口感,所以我们今年做了一款无盐无油的粽子,这个粽子推出去一下子就火爆了,今年的订单接到了一百多万个粽子,我们现在赶货都赶不赢。”湖南喜喜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桂娥说道。
走进企业生产车间,一边是传统手工区,包粽师傅们正用古法技艺制作粽子,一边则是现代化生产线,智能设备精准把控每个生产环节。为适应现代消费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企业组建了专业营养师研发团队,将单一灰水粽升级为咸粽、素粽、五谷杂粮糙米粽三大系列的16种口味的产品矩阵,值得关注的是,无添加系列新品已占据总订单量的30%。
“我们是从2月份开始生产的,现在我们有30来个包粽子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能够包1500个粽子,我们两班倒的话,一天的出货量就达到4万个,这三个多月以来,我们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400万个粽子。”湖南喜喜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桂娥说道。
在生产线的另一端,60岁的蒋书姣正利落地给粽子“系腰带”。这位退休返聘的包粽能手,用布满茧子的双手演绎着“银发生产力”的精彩。
“我今年60岁了,是三月份过来的,在这工作还可以,一天有七八十块,一个月最长的时候有一二十天。”湖南喜喜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包粽师傅蒋书姣说道。
粽子作为端午的节令食品,往往热卖期只有端午前后短短几个月。如何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品尝到稻草灰水粽,又能带动更多群众长期就业,是周桂娥当下的关注点。
“我们公司现在有一百多号的工人,有80%是我们的宝妈,我们的粽子主要是端午节前后这几个月的销售期,我就在想啊,怎么打破这个销售壁垒,所以我们现在正在研发果冻粽和冰淇淋粽,一方面让这些宝妈们在这里长期就业,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粽子突破传统节令的限制,成为一年四季能够享用的日常美食。”湖南喜喜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桂娥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李文秀 张一希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