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在外科手术及放疗后常常被一个隐形后遗症所困扰——患侧上肢变得肿胀、沉重、不适,这就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一个发生率不低,却常被忽视或误解的问题。
一、淋巴水肿是什么?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或放疗,导致淋巴管受损或阻塞,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异常积聚,从而引发上肢肿胀的一种慢性状态。它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因手术范围和个人体质而异,总体发生率在15%-30%之间。它可以发生在术后数月,甚至数年之后,因此需要终身警惕。目前认为淋巴水肿是一种可控、可缓解,但难以彻底“根治”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压一样,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完全控制症状,让患者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二、 为什么液体会“滞留”?
我们可以把人体的淋巴系统想象成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的组织间液90%由静脉端回收,另外10%和大分子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则进入淋巴管。淋巴管像下水道一样,将这些液体收集起来,最终通过“水泵”——淋巴结(像净水站)过滤净化后汇入血液。而乳腺癌手术(尤其是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放疗后,相当于部分拆除了“排水管”(淋巴管)和摧毁了“净水站”(淋巴结),导致淋巴液回流通道受阻,“污水”无法顺利排出,积聚在手臂的组织间隙里,从而引发水肿。
病理上,长期的淋巴液滞留会引发组织慢性炎症,进而刺激脂肪组织增生和纤维化(组织变硬),这使得水肿从单纯的“水”肿,变成了更难处理的“肉质”性肿胀。
三、 识别身体的警报信号
淋巴水肿的发生往往是渐进式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请警惕以下信号:
早期表现(易被忽略):
1.感觉患侧手臂、手部发胀、沉重、有紧绷感。
2.关节活动灵活性下降,如感觉戒指、手表或手镯变紧了。
3.按压肿胀部位,会留下一个凹陷。
中晚期表现(显而易见):
1.持续性、可见的肿胀,肢体围度明显大于健侧。
2.皮肤变硬、增厚,甚至出现橘皮样改变。
3.反复发生蜂窝织炎(皮肤红、肿、热、痛,可能伴有全身发热)。
4.严重时肢体极度增粗、变形,称为“象皮肿”。
四、 寻求科学的疏通方案
一旦怀疑或确诊淋巴水肿,请务必寻求康复医学科或专业的淋巴水肿治疗师的帮助。目前国际标准治疗方案是综合消肿治疗(Complete Decongestive Therapy,CDT)。CD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效果确切的综合疗法,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强化治疗期(第1阶段)
1.手法淋巴引流:一种非常轻柔的按摩技术,像“疏导交通”一样,将患肢的淋巴液引导至健康的淋巴区域(如健侧腋窝、腹股沟)进行吸收。这与传统的活血化瘀按摩完全不同,力度极轻。
2.多层低弹力绷带包扎:在治疗师进行手法引流后,立即用多层低弹力绷带包扎患肢,以巩固引流效果,防止淋巴液回流。
3.功能锻炼:在绷带包扎下进行特定的体操,利用肌肉泵的作用促进淋巴回流。
4.细致的皮肤护理:如下文日常家庭护理中所描述。
维持期(第2阶段)
当肿胀消退并稳定后,治疗进入维持期。患者需要学习自我管理,包括:佩戴量身定制的压力袖套/手套;学习自我手法引流;继续坚持皮肤护理和运动;其他辅助治疗还包括低水平激光治疗、冲击波疗法等,可作为CDT的补充。
五、 日常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是管理淋巴水肿的基石,目的是减少淋巴液生成、促进其回流、预防感染。
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1.每日保湿:使用温和、无香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防止干裂后为细菌入侵提供可乘之机。
2.避免任何损伤:从事家务、园艺时戴手套;使用电动剃须刀代替刀片;避免在患侧手臂进行注射、抽血和测量血压。
行为管理:引导液体“绕道而行”
1.避免高温:患侧手臂避免暴晒、长时间热水澡、桑拿和热敷,高温会使血管扩张,增加淋巴液生成。
2.避免紧束:不穿紧身衣物、不戴过紧首饰,避免任何可能阻碍循环的压迫。
3.促进回流:在休息或睡觉时,用枕头将患肢垫高,使其高于心脏水平。
4.适度活动:避免患肢进行突然、剧烈的活动或提重物(通常建议<5公斤),但鼓励进行规律的、温和的运动,如散步、游泳。
压力疗法:物理“加压”
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白天佩戴低弹力绷带或定制压力袖套,它们从外部提供支持帮助组织抵抗淋巴液的积聚。
结语: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虽然是肿瘤康复路上的一道坎,但它绝不是一个无法管理的绝境。早识别、早诊断、早干预是关键。康复医学科将与您并肩作战,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您卸下这份“沉重”的负担,重拾轻盈、自信的生活。
文/熊明月
来源:红网
作者:熊明月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