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6日永州讯(记者 周纯 通讯员 何咪)在永州蓝山县工业园区的现代化厂房内,湖南桓冠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织带与拉链在机械臂的精准操作下完成组装。这家成立仅两年的企业,已成为蓝山皮具箱包产业链的关键配套商。董事长汤志伟站在车间窗前,望着满载货物的卡车驶向广东方向,感慨道:“蓝山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生态,让我们找到了新的发展支点。”

湖南桓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志伟。
从长三角到“南大门”的产业迁移
“选择蓝山,既是客户协同的需求,更是看中这里作为‘湖南南大门’的区位价值。”湖南桓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志伟回忆起企业落户的决策历程。
这位15岁入行、深耕织带行业30余年的企业家,曾带领嘉善三鼎织带有限公司在长三角占据一席之地,为多家知名箱包品牌提供定制化服务。2018年,受成本上升与产业转移趋势推动,他开始考察外地市场,足迹遍及江西、怀化等地。
“2023年9月,蓝山县政府邀请我实地考察,这里的箱包产业基础和对接粤港澳的交通优势让我眼前一亮。”汤志伟坦言,蓝山作为“湖南南大门”,不仅可辐射江西、怀化,更能通过二广高速、永清广高铁(规划中)无缝衔接广东,完美契合企业“就近配套核心客户”的战略需求。
2024年1月,湖南桓冠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0万元,占地6000平方米,定位为织带与拉链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化基地。这也标志着这家企业,开启了从长三角到中部产业枢纽的新征程。

湖南桓冠科技有限公司厂房。
技改提质与产业链协同的“蓝山实践”
“落户蓝山后,我们用3个月完成设备调试,2024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今年订单量虽下滑30%,但通过技改和内销拓展,目标依然坚定,我们的设备也从32台增至98台。”汤志伟的底气源于企业对品质的执着。
在桓冠科技厂房内,自动化织带机与拉链生产线高效运转,人力从初期的20人缩减至4人,良率控制却更为严苛。“织带成品里百线中若有一线异常,必须全检。”汤志伟强调,为适应国内市场对高品质辅料的需求,企业投入百万元革新生产线,并建立员工系统培训机制。更令他欣喜的是蓝山的产业生态:“政府工作人员每月走访2到3次,协调解决用地、用工问题;周边聚集了奇秀科技、嘉益皮具等龙头企业,上下游协作紧密。”
“这里不仅是成本洼地,更是效率高地。”汤志伟的评价,道出了众多落地企业的共识。

湖南桓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志伟检查产品。
以蓝山为支点 织就企业升级路
“未来三年,产能翻番;同时深化国内市场开发,探索东南亚合作。”汤志伟的规划与蓝山的产业升级路径高度契合。作为蓝山轻纺制鞋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桓冠科技正以技术革新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跃迁。
“蓝山要从‘制造’迈向‘智造’,需持续完善产业链服务。”汤志伟建议,未来可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后花园”的区位优势,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从长三角到湘南,汤志伟的创业轨迹折射出产业转移浪潮下中小企业的突围智慧。在蓝山这片热土上,他不仅织就了企业的升级之路,更与政府、同行共同编织着内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如今,桓冠科技与周边企业形成的“产业小生态”,正吸引更多“候鸟”企业扎根蓝山。在这片热土上,汤志伟的故事仍在续写,而蓝山作为“湖南南大门”的辐射优势,也因越来越多像他这样的企业家,愈发凸显。
来源:红网
作者:周纯 何咪
编辑:成文杰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