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5日永州讯(记者 周纯 通讯员 何咪)从箱包名城浙江温州到湘南新兴产业高地永州蓝山,蓝山县勤工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的创业轨迹,折射出产业转移浪潮下中小企业抱团突围的智慧。这位从事箱包行业十余年的他,正用“传帮带”的产业接力与“分订单”的协作智慧,在蓝山书写着产业转移的温情故事。

蓝山县勤工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
从温州到蓝山:一场产业转移的“双向奔赴”
“温州箱包产业竞争太激烈了,企业扎堆,我们这些中小厂很难突围。”蓝山县勤工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回忆道。这位在温州箱包行业深耕十余年的“老兵”,曾亲眼见证传统产业名城的辉煌与内卷。2020年,疫情冲击下,他关停了温州的工厂,却未远离行业——带着部分订单南下湖南蓝山,与早一步迁徙至此的奇秀箱包等企业“报团取暖”。
“蓝山的产业氛围让我心动,这里没有恶性竞争,反而有种‘一家人’的默契。”陈伟坦言,初到蓝山时,他选择以“管理入股+订单提成”的轻资产模式合作,与奇秀等企业互帮互助,在“楚头粤尾”的区位优势中,逐渐扎根。蓝山“错位竞争”的环境,成了他重振旗鼓的“沃土”。

蓝山县勤工箱包有限公司厂房。
从“零件靠外运”到“分单共荣”:产业协作的蓝山实践
2024年3月29日,陈伟的蓝山县勤工箱包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经营范围包括箱包制造、箱包销售、五金产品制造等。
创业初期,蓝山县的产业配套不完善曾让陈伟犯难,很多零配件都要从温州邮寄。但如今,随着本地产业链逐步完善,零件供应已实现“就地取材”。陈伟和同伴们边建厂边摸索,奇秀箱包主攻高端市场,勤工则锁定中低端,差异化定位下,企业间开始互分订单、共享供应商。“比如我们接到一批外贸单,高端产品转给奇秀,中端订单自己消化,连物流车都可以拼单发货。”陈伟笑称这是“攥指成拳”。
更让他感动的是蓝山的“创业温度”。从7月起,蓝山县根据实际情况减免了蓝山县勤工箱包有限公司40%厂房租金、发放相关补贴;只要遇到困难,工作人员随喊随到及时解决问题;当地女工多、用工成本低,企业手把手培养出200名熟练工。
而最让陈伟津津乐道的,是蓝山县“以商招商”的连锁效应,他以个人名义引进一家配套企业后,又有两三家企业闻讯而来,形成“引进一家、带动一串”的产业链图谱。“创业很温暖,政府有真金白银的补贴,企业间有真情实意的合作。”陈伟感慨。

蓝山县勤工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检查公司生产的行李箱。
展望:延续“报团模式” 书写产业共富新篇
“明年至少增一条生产线!”谈及未来,陈伟目光坚定。对于未来,陈伟计划延续“报团式创业”模式,通过“结合实际分单生产”提升效率。“有订单就做,做完下班——这种灵活机制既能降成本,也能让员工兼顾家庭。”他透露,希望借助蓝山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开拓学生群体为主的箱包内销市场。
“蓝山的产业生态像活水,企业是鱼,政府是岸,大家同呼吸、共成长。”陈伟认为,这种模式,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如今,勤工箱包与周边企业形成的“产业小生态”,正吸引更多“候鸟”企业扎根蓝山。在这片热土上,一场关于产业共荣的“传帮带”故事,仍在续写。
来源:红网
作者:周纯 何咪
编辑:成文杰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