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5日讯(通讯员 严洁 邓卓)办公电脑上,工作日志永远停留在2025年11月12日;宿舍里,那个半开箱的行李再也等不到主人归来。言纲,这位把最后194天奉献给基层医疗事业的医者,生命定格在48岁。
2025年11月12日晚上9点,永州市东安县第二人民医院(东安县芦洪市医院)的专家值班室里,言纲还在伏案工作。刚刚结束一天忙碌的他,突感剑突下剧烈疼痛,冷汗瞬间浸湿了白大褂。
远程心电图机的诊断结果触目惊心: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这一刻,距离他满怀热情来到这家县级医院开展帮扶,刚刚过去194天。
“曙光”照亮基层医院
2025年3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与东安县第二人民医院(东安县芦洪市医院)签订集团医院合作协议。作为首批派驻专家,言纲在抵达之前就通过电话、微信联系医院党总支部书记蒋兰秀了解情况。4月初,这位48岁的普外微创专家正式入驻,担任挂职副院长兼外科主任。
他带来的不只是精湛医术,更有一份详尽的医院发展蓝图——“春蕾行动”。为了这个计划,他熬了无数个夜晚,调研、撰写、修改,这份涵盖了人才培养、技术普及、学科建设和人文关怀的发展规划,为这家县级医院注入了勃勃生机。

技术革命悄然发生
在言纲的推动下,一场技术革命在这家地处乡镇的县级医院悄然发生。他率先在东安县实现“普外手术全腔镜化”,让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疝修补等微创手术成为常态。2025年4-10月,外科手术量达到325台,较去年同期增长113.8%。
“父亲在芦洪市医院请言纲院长做了微创胆囊切除术,第二天就下地吃饭,第四天就出院回家,腹腔镜技术太神奇啦!”患者廖明海家属由衷赞叹,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肯定。

2025年4月11日言纲对村医及全院实习生进行培训。
永不停歇的“医者时钟”
在言纲的宿舍里,行李始终保持着半开箱状态。他把所有时间都留给了医院:每天清晨6点起床,7点准时开始查房;深夜的办公室,永远亮着灯。只有周末,他才会抽空回家陪陪家人,而周一早晨,他又会准时出现在医院,带着一帮年轻人奋战在一线。
“言教授从不会因基层条件简陋而有丝毫懈怠。”年轻医生周峰红着眼眶回忆,“就连最简单的手术,他都会手把手教我们规范操作流程。”
“他总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院副院长唐小兰说,“他不仅要治好眼前的病人,更要为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2025年9月4日言纲带领医护团队在医院外科查房。
奔跑的194天
在短短半年内,言纲以惊人的效率推动医院实现了多项跨越:他带领消化内镜中心完成了从普通检查到全麻治疗的“三级跳”,大幅提升了早癌检出率;这位西医专家更亲自筹建中医康复科,填补了区域服务空白。在医院等级评审的关键冲刺期,他全程参与,倾注了最后的心力,这全力以赴的冲刺,也成为了他生命最后的燃烧。
11月12日发病后,监护仪的滴答声取代了手术器械的碰撞声——这一次,他不是在手术台上救治病患,而是躺在永州市中心医院的病床上与死神搏斗。尽管各级领导火速组建专班,省内顶尖专家倾力抢救,这颗为人民健康跳动近二十余年的心脏,还是在11月13日下午18点20分永远停下了。
生命的厚度
1977年出生的言纲,从中山大学医学院的高材生,到援疆专家,再到深入基层的副院长,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
他是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胃肠烧伤外科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医学硕士。2011年广东省委组织部公派援疆干部(专家),身兼株洲市医学鉴定专家库专家、湖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外聘外科学教授、湖南省腹腔镜微创外科联盟加盟专家等多重身份。
他有近20年临床工作经验,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自然科研课题一项、中管局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一项,著有论著一部。长期从事普通外科学(肝胆,胃肠,疝)及甲状腺方面疾病诊疗工作,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经皮经肝微创技术及肝胆胰脾、胃肠方面急重疾病的诊疗和手术。
他还积极开展临床教学,多年参与高校外科学及外科学实训教学工作。
48年的人生,194天的坚守,一代医者的故事已经落幕,但“曙光计划”还在继续,手术室的无影灯依然明亮,只是那个每天清晨七点准时查房的身影再也无法出现。
那永远停留在11月12日的工作日志上,一位医者对基层医疗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在每一页纸间灼灼发烫。
言纲走了,但他把医术留在了这片土地,把仁心种进了每个患者心里,把“医生”这两个字,用生命擦得雪亮。
来源:红网
作者:严洁 邓卓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