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理论丨以青春作“种”扎根乡土
2025-11-28 11:42:49 字号:

理论丨以青春作“种”扎根乡土

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系统谋划布局“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清晰擘画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蓝图。时代号角激昂,奋进正当其时。生逢其时的基层青年干部,肩负光荣使命,拥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光明前景。我们当以青春为饱满的“种子”,深深扎根乡土,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在基层沃土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向下“扎根”,沃土深植为民情。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得枝荣。青年选择基层,绝非简单的地理迁移,而是精神与信念的深扎。唯有将根须深深探入现实的土壤,才能汲取最蓬勃的生命力。正如“时代楷模”黄文秀,她毅然放弃城市的坦途,将滚烫青春倾注于百坭村贫瘠的土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奔走在暴雨山洪之间,以生命诠释了扎根的深度与赤诚。向下“扎根”,是甘愿俯身、亲近泥土的勇气,是听懂乡音、读懂乡情的决心。青年干部需深谙“蹲苗”之道,在日复一日的“狗不叫干部”实践中,在调解纠纷的耐心倾听里,在田间地头的挥汗如雨中,将“枝叶关情”内化为精神血脉,唯有如此,青春之花才能在广袤的田野上汲取最丰厚的滋养,绽放出最动人、最坚韧的光华。

向阳“生长”,风雨淬炼青春锋。基层天地广阔,却绝非坦途,它正是锻造真金的最佳熔炉。青年干部唯有经历风雨洗礼,在矛盾交织的“练兵场”摸爬滚打,方能在解决一个个“硬骨头”“硬钉子”中锤炼真本领、铁担当。须在坚定群众路线中叩开群众心扉,于调解村民纠纷的现场锤炼群众工作智慧,在防汛抗旱的危急关头磨砺胆识,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增长才干。锋刃之利,源于千锤百炼,它诞生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反复打磨,淬火于服务百姓的日日躬行。如那位被村民亲切称为“草帽书记”的90后村支书,正是在带领乡亲抗旱排涝、打通产业销路的艰辛征途上,褪去青涩,淬炼为众望所归的领路人。基层的复杂与挑战,正是淬炼青年干部应对风险、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宝贵“磨刀石”。

向上“结穗”,枝叶关情结硕果。一枝一叶总关情。青春奋斗的价值,最终必须体现在为民造福的丰硕成果上,体现在乡村面貌的切实改变中,体现在带领乡亲奔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当年轻干部带领村民在田野间搭起现代化的综合利用大棚,引入智慧农业技术,使亩产增收;当他们在历史遗迹中挖掘红色革命精神,让沉睡的红色资源焕发活力;当他们在直播间里架起桥梁,让带着泥土芬芳的乡土特产翻山越岭走向远方——这每一项事业,都是青春汗水浇灌出的沉甸甸的“共富之穗”。“结穗”,是青春对乡土深情的回响,是奋斗对时代召唤的应答。青年干部应如破土而出的种子,将最炽热的情感献给土地,将最真诚的汗水洒向田野,让振兴的硕果挂满枝头,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回应人民期盼与时代重托,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人民政府 廖继萍,县委组织部 王俊彦)

来源:红网

作者:廖继萍 王俊彦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