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互联网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思维价值观念。如何营造清朗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空间,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在此背景下,智慧赋能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汇聚网络空间正气、弘扬主流价值的重要路径。
智慧赋能,引领技术向善。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治理的手段日益智能化、精准化。通过算法优化与模型训练,互联网平台能够高效识别并拦截谣言、诈骗、暴力等有害信息;依托大数据监测与分析,主管部门可实现网络舆情的实时感知与风险预警,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其应用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这正体现了科技发展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而行的时代要求。只有将技术创新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才能使互联网真正成为造福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多方协同,共建清朗家园。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既需要技术支撑,更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政府部门要加快完善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体系,扎紧制度笼子,为网络行为划出清晰底线;互联网企业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优化内容审核机制,守好信息出口关;广大网民要不断提升网络素养,增强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积极参与正能量传播。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网络空间治理同样如此。唯有形成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协同治理的新格局,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秩序井然的精神家园。
向善而行,传递时代温度。互联网不仅是信息平台,更是连接情感、温暖人心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无数网络善行义举持续汇聚暖流:公益众筹为重症患者点燃生命希望,数字平台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赋能乡村振兴,线上教育跨越山海、推动知识普惠……特别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中,互联网快速传递救灾信息、高效调配援助资源,搭建起守望相助的桥梁;面对社会关切,理性、建设性的网络讨论有效凝聚共识、廓清迷雾,增强了全社会凝心聚力的底气;弱势群体借助网络发声,推动实际问题解决与制度完善,彰显了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这些生动实践,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网络空间的鲜活体现,也契合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本质要求。
智慧赋能的核心要义,在于让技术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始终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持续筑牢法治根基、强化技术治网、繁荣网络文化,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真正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更加磅礴的向上之力。
(作者:江华瑶族自治县财政局 周颖,江华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彭小峰)
来源:红网
作者:周颖 彭小峰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