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21日讯(通讯员 周文心 吴春美)近日,江永县2025年秋季“村晚”文艺演出在潇浦镇麒麟社区热闹开演,随着这场充满乡土韵味的文化盛宴落幕,江永县“四季村晚”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数十场。一场场贴近群众的文艺活动,不仅让乡村文化焕发勃勃生机,更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打造示范标杆,织密乡村文化活动网
江永县以春、夏、秋、冬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为牵引,推动“村晚”常态化、品牌化发展。立足县域文化资源分布,精选潇浦镇石角村、千家峒瑶族乡凤岩山村、桃川镇邑口村等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参与热情高的村庄打造“村晚”示范点。同时,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乡村因地制宜办“村晚”,逐步构建起“季季有活动、村村有舞台”的良性发展格局,让乡村文化活动从“点上开花”走向“全域结果”。

群众当主角,搭建才艺展示大舞台
“村晚”的主角永远是乡村群众,江永县始终坚持“群众编、群众导、群众演、群众看”的理念,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创造者。演员徐女士便是典型代表,她亲眼见证文旅融合让家乡实现“道路宽了、游客多了、村民富了”的蝶变后,主动寻访当地快板老师,共同打磨出快板作品《文旅融合谱新篇》,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家乡变迁。如今,越来越多村民从“种田能手”变“文艺达人”,走上“村晚”舞台,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自信。

深挖本土特色,打造民俗文化大秀场
江永“四季村晚”的独特魅力,在于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2025年初,县文化馆编创的民俗节目《敲梆》,亮相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村举办的“全国春节‘村晚’主场活动”,将瑶乡千年文化密码鲜活呈现给全国观众,让江永文化在国家级舞台绽放光彩。同时,县文化馆还组织编创众多反映本土特色文化的节目,如《女书吟》《瑶山油茶等你来》《打靛蓝》等,在乡村轮番上演。在凤岩山村,“村晚”与当地“斗牛节”深度融合,传统婚礼、抓鸭子、做美食等节日习俗搭配文艺演出,让民俗活动更具观赏性和体验感。

创新机制赋能,凝聚文化发展合力
为确保“四季村晚”持续焕发生机,江永县文化馆主动担当“总策划”与“连接器”,联合县民族歌舞团、排舞广场舞协会、戏曲协会等社会团体,整合本土文艺骨干、民间艺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优质资源,打破以往文艺力量“单打独斗”的局面,构建“一盘棋”的文艺工作格局。专业团队下沉指导节目编排、提供场地设备支持,民间力量发挥创造力与亲和力,让“村晚”既保证专业水准,又不失乡土本色。

江永县“四季村晚”通过挖掘本土文化、搭建展示平台、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文化惠民—群众参与—文化兴村”的良性互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更让文化成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
来源:红网
作者:周文心 吴春美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