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24日讯(通讯员 和静 廖琳)近期,永州市中心医院参与的多项全国性临床研究实现重大突破。三项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于《JAMA Oncology》《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国际期刊,总影响因子高达80分。这不仅标志着该院在肿瘤领域的科研水平跃上新高度,也是医院临床研究硬实力稳步提升的有力证明。
2025年8月6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牵头、永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专科主任丁思娟参与的全国多中心随机2期和3期研究(ClinicalTrials.gov,NCT04560894;Chinadrugtrials.org.cn,CTR20201976和CTR20201974),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影响因子52.7)。

该研究旨在评估菲诺利单抗(一种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抗体)联合SCT510(一种贝伐单抗生物类似药)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HCC)的耐受性和疗效,并与索拉非尼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严谨的设计证实,与索拉非尼相比,菲诺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作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可控。

第二项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牵头,永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专科主任丁思娟参与的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影响因子10.6),文章公布了溶瘤Ⅱ型单纯疱疹病毒OH2注射液作为单一药物或与抗PD-1抗体HX008联合应用于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的临床试验结果。
OH2溶瘤病毒单药治疗引起肿瘤微环境改变,大多数患者相对于基线期的CD8+和CD3+细胞密度和PD-L1表达水平增加,充分表明OH2可增强T细胞的肿瘤内浸润的潜在免疫调节作用。溶瘤病毒的独特能力,能够激活“冷”肿瘤并使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更加敏感,使得这种联合治疗策略在癌症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第三项成果为:2025年7月31日,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共同牵头,永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专科主任丁思娟参与的临床研究,发表在《JAMA Oncology》期刊上。该研究报告了CDK4/6抑制剂泰瑞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或者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患者更长时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HR+/HER2-乳腺癌约占所有病例的70%。其治疗长期以内分泌治疗(ET)为基石,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面临耐药、进展等挑战,因此需要使用其他策略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随着CDK4/6抑制剂等药物的出现,乳腺癌治疗领域不断迎来革新。
永州市中心医院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于2019年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证书编号:1120,并于2020年进行备案(药临床机构备字202000093)。至今共有肿瘤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专业、免疫学专业、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妇科、肾内科、乳腺甲状腺外科、中医科、肝胆胰脾外科、皮肤科医学美容中心、血液内科、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业-生殖中心、骨科、I期药物临床试验共18个药物备案专业,医学检验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外科(冷水滩院区)、妇科4个医疗器械备案专业。承担Ⅱ、Ⅲ、Ⅳ期以及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服务临床试验参与者近800名。
永州市中心医院科研工作近期接连取得国际级成果,呈现出多点突破、稳步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这背后,是医院始终立足临床需求、积极对接国家级研究平台的实践探索,也离不开深厚的学术积累与专科建设的持续发力,逐步形成了“以研促治、教研相长”的发展格局。临床研究作为推动诊疗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正为疑难重症救治持续赋能。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化科研与临床融合,稳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切实守护好民众健康。
来源:红网
作者:和静 廖琳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