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机会读到王金梁一部中篇小说《流入日本的道光书帖》(刊于2015年第一期《章回小说》)。我被他编故事的本领征服了,他的确称得上故事高手。即使一件平凡的小事,却被他金炉九转,便炼成了奇妙无穷的丹丸,令人眼花瞭乱,情趣横生,有如黄河九曲,神龙见首不见尾,出神入化,变幻莫测,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营造无巧不成书的机缘巧合,结撰天衣无缝的完美,让人惊叹不已。
这篇作品在故事情节上,作者是极尽曲而又巧而又巧又曲之能事,将世事人情玩弄于股掌之间,翻云覆雨,变幻莫测,最后在你不经意中,将包袱一抖,抖出了谜底,几乎出于你的意料,大大地让你惊喜一场。
原来作者以道光皇帝书帖为线索,转出了九道湾。第一道湾是道光书帖交由何凌汉装裱,当晚风吹蜡烛污染了书帖,无法交差。此为第一波折;
何凌汉自以为自己于书法有功底,便精心仿造,谁知被装裱师一眼识破,说明模仿不到家。此为第二波折;
装裱匠顾师傅帮何凌汉纠正瑕玭,终于仿造成功。此为第三波折;
道光被污损的真迹被窃,竞落入何凌汉仇人吴彦成之手,此为第四波折;
聪明灵慧的何廖氏冒充奶娘打入吴府见机行事。此为第五波折;
廖氏用计终将道光书法真迹毁掉。此为第六波折;
吴彦成上朝奏报却拿不出真迹,狼狈不堪。此为第七波折;
吴彦成指使外甥陈琪逼装裱师上朝辨认。此为第八波折;
正在生命攸关之时,有日本琉球使向道光索字,拿走了那幅仿品,解救了何凌汉。此为第九波折;
如此九套连环,风起云涌,波起浪伏,将故事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击节拍案;
有道是“做人要直,作文要曲”,天上那位专管文化的星星不叫“文直星”,而叫“文曲星”,此中道理,早已被人勘破,提出“文如看山不喜平”的艺术指归,作文要曲折有致,要丘壑万状,要多维图,要把简单变复杂弄出复杂化来,空间要小,内脏要大,弄成“螺丝壳里做道场”的宏富丰瞻,不要平铺直叙,不要平面图,不要简单化,这便是作文的基本法则,也是文章的生命特征。为文者,千万不可简单从事。有人提出“简练是天才的姊妹”,照此说来,电线竿岂不成了最好的艺术品了?谁买这个账,恐怕世上找不出一个欣赏电线竿艺术的人来,这是因为直通通的电线竿缺乏应有的内涵,没有丰厚的贮存,除了单调还是单调,怎能唤起美感?怎能激起情调?
王金梁不仅深谙此中妙道,更重要的是他精通编造曲折故事的能力,而成就故事的连环套,横生枝节,花样百出,变幻无穷,新境迭现,妙趣横生,给人以极高的美学享受。他在《流入日本的道光书帖》以十分平凡的一幅书法串起了发生在皇帝到公卿大臣,再到普通老百姓身上的一系列大小故事,环环紧扣,节外生枝,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跌宕起伏,将社会、道义、伦理层层解剖,鞭劈入里,刻画入微,揭示了天理不可违良心不可侮的正义,大快人心,满足了人们对道德的热切谒求。这篇作品无论从立意和主题还是从艺术处理方面来看,都是积极有为的,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值得称道。
作者的这种意图不是由直通通的说教来完成,而是通过曲折有致的情节来实现的,可谓苦心孤诣的呕心沥血,更是绞尽脑汁的惨淡经营,多么不容易呀!读完王金梁的这篇作品,我想到了浏阳河弯过的九道湾,正是那九道湾才有曲岸风光的旖旎和回流漩涡的浪花,组合了百里画廊诗画长卷的目不暇接,令人目舒心醉;我更想到了张家界峰回路转的别开生面,连绵层叠推出无穷无尽的崭新意境。
写小说一定要编好故事,尽量做到曲尽其妙,让读者感受到“百步九萦环,盘旋上高山”的回肠荡气。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易先根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