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心!“微信”朋友圈诈骗

  “微信”是一款可通过网络进行即时通信的手机软件,由于其仅消费流量而无其它费用,逐渐成为广大民众日常使用的主流聊天工具,关注朋友、网上购物、查询信息……然而,不少犯罪分子利用微信便捷、功能丰富的特点,散布虚假信息、传播淫秽色情、交友诈骗、设置购物陷阱等实施诈骗,使得不少市民上当受骗。

  新型诈骗术“转战”微信

  6月28日下午,家住冷水滩区百业街的雷先生因微信账号被盗,短短两个小时内,自己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就被骗走1000多元。

  “在忙吗?这里是我整理好的聚会照片,有时间就下载来看吧。”雷先生手机微信收到这样一条信息。他告诉记者,因为端午小长假期间参加了同学聚会,前两天还让同学把照片给他,突然收到这样的信息也就不疑有他直接进行了点击。然而,点击下载信息后并没有图文呈现,却提示安装一款程序,雷先生也未太过在意。

  下午三点钟左右,雷先生手机绑定的银行卡中1648元被陌生人分两笔转走。而自己的手机竟然莫名向一个陌生手机号发送了多条短信,其中好几条是他银行卡的交易验证码短信和交易成功提醒短信。这时候他才意识到着了骗子的道儿。

  警方表示,微信短信收到类似“同学聚会照”等信息,点击后手机绑定银行卡被盗刷,其实这就是骗子在信息中发送了木马程序,受害人点击后手机自动下载了木马,而骗子则轻易盗取受害人手机里的信息,包括手机绑定的银行卡信息。据了解,这些信息迷惑性非常强,比如主题是“聚会相册”。骗子会发这样的信息:“最近在干嘛呢?我整理了一些,有空记得看看哦。”该信息后面附带一个网络链接。只要你一点击,就会上当。这个网址里,可能包含了一个邪恶的木马程序。

  微信诈骗花样多

  警方总结的十种微信朋友圈骗术主要有:1.代购诈骗:付了代购款又付了关税却不见发货;2.二维码诈骗:买家发商品二维码,实则为手机木马;3.盗号诈骗:黑手伸向留学生,骗国内父母钱财;4.熟人诈骗:假货当正品卖给好友;5.求职诈骗:刚买了对方5000元的充值卡,对方就消失了;6.感情诈骗: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微信搭讪骗钱;7.商业诈骗:打工者微信遇营销专家,涉商业套圈;8.话费诈骗:传播“免费领养名贵狗”消息,诈骗话费等;9.公众号诈骗:不法分子申请微信公众号诈骗;10.微信点赞:微信点赞拿奖品,获取点赞者信息诈骗。

  市公安局民警提醒广大市民,微信作为一种网络通信工具,存在虚拟性和不真实性,市民应仔细辨认对方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发生金钱、信息等往来时,更要保持警惕,切勿在未经确认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付款、转载而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永州日报记者 李静)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李静

编辑:周文君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