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满姣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红网永州站12月14日讯(通讯员 李先志)在当今大家都削尖脑袋想方设法想调进城工作的今天,在湘江源头蓝山却有一位放弃城里优越条件,扎根瑶山深处支教的人民教师。
她叫梁满姣,今年49岁,是蓝山县犁头中心小学教师,从2009年在此支教,已6个年头。6年来,她舍小家为大家,与校为家、爱生如子,先后获评“湖南省最可爱的乡村教师”等荣誉。
选择瑶乡,是她最大的心愿
2006年,在乡镇学校工作了17年的梁满姣后调入县城学校工作。在这里她的工作条件和待遇都比乡村学校好多了。自己的小家庭也充满了阳光和雨露,一切都变得称心如意了。
然而,这种万千乡村教师梦寐以求进城的生活却止于2009年暑期。这期间,梁满姣得知县教育局号召在城区工作的教师去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差的犁头瑶族乡中心小学支教的信息后,她立即主动向教育局领导呈去到该校支教的申请书。然而,第一次申请县教育局并没有批准,局领导狐疑别人都削尖脑袋往城里挤,她却要申请去瑶山深处教学?这让教育领导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第二次梁满姣再次申请进山教书,县教育局终于被她的诚心打动,批准了她的申请,并签订了两年的支教协议,到期后梁满姣又可回城里的原单位工作。
可至今,梁满姣在犁头学校工作时间整整六年了,且不顾上有90多岁的老母和患病的丈夫,仍坚守的大瑶山里教学。原来,原因是梁满姣强烈要求继续留在犁头中心小学支教。她向县教育局领导汇报说:“到边远山区支教不能只讲过程,不讲成效,更不能像蜻蜓点水式走过场,而是要实现有真实意义的支教目标。虽然我到犁头支教时间已超过两年,按县里的有关规定应该回城工作了,但是那里的学校工作还需要我继续留下,瑶乡的孩子们及其家长都希望我留在那里。因此,我不能为了自己而辜负瑶乡人民对我的期望和信任……”
因材施教,滋润渴望知识的心田
在犁头支教的6年间,梁满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总是注意从山区孩子们的实际出发,深入钻研教材,反复揣摩教法。大至教学思路,讲练程序,课堂节奏,板书设计,小至开头结尾的方式,转换过程的语言,一一认真推敲,力求获得最佳方案。她上的课总是以内容扎实丰富,教学方法新颖,灵活生动,而赢得所有学生的喜爱。
2009年下期,她刚到犁头接手任教二年级,当时这个班是全校最差的班级,一年级时全班语文及格率为零,且最高分为54分。学校其他的教师都不愿意带这个班。正当学校领导为此事烦恼时,初来乍到的梁满姣就主动承担起任教这个班的重担。
为了改变这班的学习面貌,她不是急于求成,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所进步和提高。她对每天教和学的情况都有详细的记录,并认真总结和分析,对学困生从不歧视,而是倾注深深的爱。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这个班的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纪班风越来越好,求知欲望日益增强。因此,近两年来,每期都被评为“优秀班集体”。2011年上期在全县三年级抽考中,语、数两科合格率提高了76.92﹪。2013年上期在全县五年级统考中,该班语文在山区片排名前三名。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曾多次获奖。如2013年上期,梁满姣指导赵润花、雷丽敏两位学生的习作《我们的校园生活》在湖南省小学生第一届优秀习作评选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正如犁头瑶族乡中心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所说的:“梁满姣为了转变这个差班,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备课、批改作业;在通往十几个瑶寨的崎岖山路上,洒满了梁满姣的汗水,在每个学生的家里都留下了梁满姣的足迹。”
爱生如子,超越亲情的师生情
梁香、梁思微是梁满姣今年教的二年级的学生,最近由于气候原因经常感冒犯病。梁满姣每天都要背一个,牵一个他们卫生院去打针和拿药,支付医药费,直到康复为止。其实,这样的场景每年不知都要重复多少次?
今年49岁的梁满姣,就是这样爱生如子,虽然在犁头这山窝窝里更不起眼。但梁满姣干得却格外来劲。因为她深深爱着这些孩子,爱着这群“山雀子”
盘小薇的祖母感激地说:“梁老师,真是大好人!我的孙女连她的父母都不管她,但梁老师却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子一样看,不嫌弃她,耐心地教她,还把为自己在外读书的孩子准备好的生活费挤出来资助小薇上学,宁可让自己的孩子吃苦,也要帮助小薇,真比小薇的亲生父母还好。我常教孙女说,以后你长大了,要先孝敬梁老师,再孝敬父母……”
“梁老师就像妈妈一样!”这是学校90后老师成阳芳的肺腑之言,“我去年毕业来学校教书,就和梁老师搭班教三年级,做梁老师的徒弟。开始,我还怕作为省级先进教书的梁老师不好接触,谁知梁老师平易近人得超乎我的想象,她的细心和耐心让我们每位老师都感动!”
任劳任怨,默默献身于教育事业
梁满姣常说:“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坚持人民的利益去高于一切。学校是我们的大家庭,要真心实意的爱护它,每个教师都要有主人翁精神,为了学校的利益,都要任劳任怨,乐于奉献。”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犁头瑶族乡是个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瑶胞们散居在崇山峻岭之中。有的学生上学每天要走十几里的山路,这不但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他们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2010年上期学校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安全考虑,决定实行寄宿制。
由于学校教师不多,不能安排专职的后勤管理人员。学校领导为此感到左右为难。一向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的梁满姣,自告奋勇地对校长说:“由我来担任师生食堂的义务管理员”。当时校长非常高兴地说:“梁满姣,你真是个为学校排忧解难的好老师!”
6年来,已换了两任校长了,但梁满姣为了教学和后勤管理还是两不误,总是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到县城采购好师生们一周的米、菜。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可她从未叫过一声苦。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帮助在校寄宿生整理寝室,洗、晒被子和衣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梁满姣的支教行动令全县很多老师深受感动,大家都以她为榜样,部分老师也志愿到边远的山区支教。如这几年学校又先后来了几位老师都以她为榜样:2011年上期龚爱婷老师到犁头中心小学任教,支教期满未回原单位,直至2013年10月退休;2011年下期特岗老师熊陆茜因工作需要调离,她至今在新单位还念念不忘在这里工作时的点点滴滴;2013年下期特岗老师凤江美转正,她本可以调到一个更好的单位工作,但是她以梁满姣为榜样,自愿留了下来;2014年上期曾美英老师志愿调入犁头中心小学,接替龚爱婷老师的工作,也表示要在这里工作到退休。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李先志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