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村“猴大哥”话“猴春愿”
——江华偏远高寒瑶寨猴子脚村扶贫攻坚新春走笔
红网永州站2月13日讯(通讯员 唐建国)春光洒在云端般的瑶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集中安置房似玉带般飘荡在山岭。当前,新一轮别开生面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在偏远瑶寨农村大地悄然打响。
正月初五,冬日暖阳笼罩着江华县大圩镇瑶寨文海村,常年在外的瑶山游子们驾驶着各地牌照的汽车,把进村道路塞得满满当当,烟花爆竹留下的细碎堆满了路边。“山上条件确实不如山下,这是我们第一年在这安置房过了个亮堂年。”猴子脚村支书赵善友说,为了尽早实现脱贫,当地政府将其村纳入易地搬迁范围,不少人在新安置房欢度了2016年春节。
“喂,新年好!猴大哥,我们刚和拜年的外乡亲戚筹了易地建房款,在老屋等你。”村民拨通赵善友的电话里头说道。“村里年前一批人易地搬迁脱了贫。今年我们也要先报名赶上第二批搬迁脱贫计划……”
“这里的山坡十八弯,猴子脚山人猴住,无路出进,但闻山石丛钻。”“猴大哥”赵善友说:“这是猴子脚村传唱的古老民谣,它唱出了猴子脚村交通条件的艰苦,也唱出了村民们脱贫任重道远的无奈。”猴子脚村共有村民72户、296人,都是土生土长高山瑶,98%以上居住在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高山上,祖祖辈辈以种植林木为生,尽管自然条件恶劣,但这个村子却是瑶族民俗传统“开春炮节”的发祥地之一,充分保留着原生态瑶族长鼓舞、山歌、瑶族织锦、戏猴等瑶族民间特色奇迹绝活。但极为不便的交通条件,将这珍贵的文化瑰宝与外界隔绝,不少人想来考察,最终因没有路进出无功返。全村在2014年的时候基本上都还是贫困户,村里青中年常年外出打工,收入不多,往家里寄不了什么钱,人均年收入960元。虽说是林区,但山地木材也因为气候及土地贫瘠并不可观。
“头几年,村里利用扶贫等资金,花掉上百万把山下的水泥公路修上去,也没有起到什么疗效。”“猴大哥”给笔者一笔一笔算起了近年来村里的精准账:一条山路上去十几户人家,这对村里来说是一笔“巨资”,“把路修好了,但如果没有精准到户,山里的每个贫困村民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脱贫致富。”
“2015年不一样了,全村打了翻身仗,易地搬迁显成效。说起来,还是精准扶贫起了大作用!”“猴大哥”说,“让老百姓们尽快脱贫,我们考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办法就是易地搬迁。”通过实现高寒山区异地扶贫搬迁,将村民搬下山,每户只交足2万,其余政府兜底。这样不仅节约了资金,也改变了村民生活的“小圈子”,一举两得,政府和村民都愿意“搬”。
就在农历小年前夕,“猴大哥”率领村里海拔最高处1千米以上的26户人家全部搬进了距离大圩镇市场不足1里路的高寒山区易地扶贫安置公租房。“搬了新家,小孩也不用每天打着手电走二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了。”“猴大哥”说,搬到山下后,“上学难”、“看病难”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村民还可以在镇上打点零工,搬家有政府补助,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山上的一切还依旧保留着。“没什么损失,都是好处”。
脱了贫的“猴大哥”对猴子脚村扶贫充满期许,因为全村还有更大的利好在等着他。春节期间,全村剩下的46户还未等政府通知,就到“猴大哥”家主动上交第二批搬迁建房款或是商议报名办理金融扶贫贷款来启动异地搬迁事宜。猴子村2015年脱贫的达到62户。剩下10户年前已被列为预脱贫户,计划2016年全面脱贫。
“当……当……当……”电话铃声又不断响起猴曲,暖阳春光中,“猴大哥” 赵善友举手抬足特地示意了一个“孙大圣”的动作,快步行走在猴村的小康路上自信道:“我们猴村创造的新‘猴曲’必将载入历史。”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唐建国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