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建设起高潮——永州殡葬改革与管理工作纪实

  项目建设起高潮

  —— 我市殡葬改革与管理工作纪实之二

    相关链接:生态安葬漾新风——永州殡葬改革与管理工作纪实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为有效巩固殡葬改革的成果,积极引导从“入土”到“入室”的文明殡葬形式,我市将殡葬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将其作为殡葬改革工作的物质载体和根本保障,有效促进了殡葬事业的科学发展。

  近几年来,我市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服务单位自筹等渠道多方筹资,共投入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2亿元。目前,全市有9家经营性公墓,其中市本级两家,分别是日月同辉陵园和天安公墓;有1家公益性公墓,即福田茶场日月同光公墓,目前已开始动工建设;有8家殡仪馆,暂时没有殡仪馆的双牌和道县已经作了建设殡仪馆的相关工作,完成了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规划、征地等工作,即将动工兴建。

  市殡仪馆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原馆位于永州大道零陵段起点近100米处,随着中心城市建设的加快发展,这里已逐渐不适合从事治丧活动。2004年,市政府决定在冷水滩区岚角山镇渣里口村境内建设新馆,于2009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馆占地面积310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总投资4000余万元,按照国家环保型、现代化、园林式的殡仪馆标准设计和建筑。办公楼、吊唁厅、火化间、骨灰寄存楼、太平间、食堂、招待所、小商品房、壁葬长廊、门卫楼和职工宿舍等基础设施齐全。火化间、礼厅和骨灰寄存楼等各功能用房配置了先进、现代化、低碳环保的设备设施。馆内绿树成荫,各种花卉、草坪、假山、牌楼、水池、雕塑、树木,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典雅人生后花园。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等9部委《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我市按照“绿色殡葬”、“生态殡葬”、“人文殡葬”和“惠民殡葬”的要求,着力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根据已有安葬设施情况和未来需求预测,把握总量、扩大增量、优化存量,科学规划建设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强化安葬设施的生态功能。着力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树葬、撒散、骨灰存放、小型墓等多样化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严格依法审批经营性公墓,结合实际分别对新建和已有经营性公墓明确节地生态安葬区域的配建比例。明确规定,在现有建成的经营性公墓园区内,生态墓、低价墓、小型墓规划建设要达到30%以上。《永州市2015-2020年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生态安葬比例要达到20%以上,并且把节地生态安葬的比例要求任务分解到各县区,纳入县区年终工作考核。同时,按照绿色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新建和改造农村公益性墓地,严格执行墓位占地面积规定,减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提高集约化、生态化安葬程度。加强少数民族殡葬设施建设,保障少数民族群众节地生态安葬需求。

  为深入推进殡葬改革,扎实做好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十三五”期间,我市还将启动一批殡葬建设项目。殡仪馆建设项目建筑总面积97909平方米,其中改扩建项目20576平方米,新建项目77333平方米。在全市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61个,共计196.8万平方米,预计投资总额10860万元;新建经营性公墓道县万安公墓,面积15万平方米,预计投资4000万元。设备添置更新,市本级殡仪馆添置一台拣灰炉、10台电子鞭炮机、更新一台平板炉、更换3台遗体接运车,东安县殡仪馆添置设备、宁远殡仪馆火化炉改造升级。加快集中治丧场所建设,在全市较大乡镇建立集中治丧场所23所,共计1.53万平方米,预计投资总额6380万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争取财政支持,将市本级、祁阳、宁远、蓝山、江华5家招商引资建起殡仪馆实行政府赎购。

  唤来新风除旧俗。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文明、生态殡葬渐成新风尚,我市的殡葬事业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永州日报记者 万珂铭 通讯员 蒋方月 张娅妮)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万珂铭 蒋方月 张娅妮

编辑:刘林霞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