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木森
我像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一样,在冷水滩生活了五十多年,不只是吸收她那乳汁般的养分——空气和水,还见证了她的发展变化。对她有深厚的感情和刻骨的记忆,尤其对冷水滩小城镇时代的记忆,像在脑海里打上了烙印一样,永不消失。那个时代虽与现在不堪一比,但值得怀念。
冷水滩镇是零陵县两个小城镇之一,有地理上的交通优势。铁路有贯通南北的京广线、横行东西的昆沪线;水路可以直航到省城,是零陵地区的北大门——工业重镇。城区位于潇水河畔西岸,随河道东拐西歪。高空拍照,像一条湾湾曲曲的大肚子蛇形黑白图画。如果说七三一九兵工厂是蛇头的话,那地区造纸厂无疑就是蛇尾了。
驻冷的省、地、县、镇企业对冷水滩的建设应该说是功不可抹的。镇里的财政收入主要靠这些单位的缴税。这些企业为镇里的工作提供了随叫随到的人力物力支援。比如民兵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昼夜为老百姓巡逻的治安队员、对越自卫战时军供站的短期接待人员都是无偿从各单位抽调的。有的企业还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自办子弟学校。比如四厂一队的子弟学校,以县运输社为主菱角山下的子弟学校、以地区水运局(木材公司)造纸厂为主的下河线子弟学校。
那时的企业职工虽然工资低,对待工作却是競競业业、鞠躬尽瘁、毫无怨言。这是因为:一是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饭吃,无一人担心生病没钱治。不像现在,虽然工资高,又有医保,但一住院,承担己出部分的医疗费,就要饿几个月的肚子,因为医药费高得惊人。二是治安稳定,社会风气好,能安心过日子。
说起治安,就想起我家的情况。我家是单位的房子,家里的门大多是虚掩着,只需轻轻一推,门就开了。即使有时锁门,也是将钥匙挂在屋里窗边的钉子上。窗栏杆是手拇指粗的干竹子,稍用力推一下就会断,可是家里从没被盗。现在,我家用了防盗门,逢年过节在亲戚家玩耍,再远也要回去守家,为什么?怕智能开锁的盗贼。
那时的社会风气也很值得留念。只要一有不正当男女性关系的苗头,就立即遭到全社会的封杀。当官的被罢官,受党纪处分;普通工人挨大会小会的批斗,还遭社会舆论谴责,搞得犯错者像过街的老鼠,臭名昭著。
大街是冷水滩人记忆最深的。它是当时最繁华的街,为冷水滩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零陵大道上的镇政府大门对面接口到河边,街面宽四米左右,长度一公里左右,是全镇的集市、娱乐中心。电影院、戏院在这条街上,黄泥井菜场也在街旁。菜场能吸引方圆十几公里远的人,公路旁东安县交界边的农民都来买菜卖菜。
一
从黄泥井菜场往五一米厂走,是一条简易公路,五米左右宽,两旁的梧桐树高大成阴。路边绿油油的一片是伍家院和狮子口两生产队的蔬菜,菜主归属肖家园大队。
与河街垂直的是小街和河街。往北是河街,往南是小街,两个街名,其实是一条街,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它随地势高低不平,沿河流湾湾曲曲,长度在两公里左右。街面宽两至五米,从五一米厂后门到唐家码头。这条街历史悠久,曾经是最热闹的。它铺的是青石块和用鹅卵石竖立拼成的图案,街两旁大多是古式木屋。
小街下面的河岸,那石头连成的一块块、一座座,有的酷似古城堡的旧城墙,颜色发暗,足以证明它形成的历史悠长。有的奇形怪状,像三峡中的某处风景点,郁郁葱葱、石峰叠嶂。从河边坐渡船过河,就是宋家洲的领地。说它是一块绿洲,一点也不夸张。它一年四季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洲上有郁郁葱葱的古树,有千姿百态的动物仿真石头,有河边一排排摇摇摆摆的青翠柳丝,让游人无不迷恋这夏天避暑的好地方。洲边的河水,清澈得像婴儿的眼睛,把岸上的怪石、小屋和绿树藏在里面。波儿荡漾,碧绿碧绿的,像一幅画满了皱褶的油画。画上有稀拉的、坐着垂钓者的小船加以点缀,堪称小镇河上垂钓的绝美景色。这是冷水滩的绿色洲岛,这是垂钓者和谈情说爱者别具风格的理想场所。从五一米厂大门口过铁道是一条斜坡公路,路右边是一座叫老虎岩的小山,左边是轻机厂,再往南几百米便是一个叫将军岭的名山。它在冷水滩人的心中印象深、名气大,故事源远流长。传说战争年代,一位部队首长的马被反动派开枪打死,将一只马腿用铁丝挂在山顶的树上,干枯枯的。反动派想杀鸡吓猴,却引起了冷水滩人民的反抗,老百姓改叫将军岭就是给反动派打出的铁拳。
六十年代修成的一条康庄大道,从老火车站通往自来水厂(新厂)门口,取名为大寨路(后改名零陵大道)。这条路很气派,能同时过八辆车。据说当时有很多领导人反对,说搞这么气派,浪费人力、物力。大寨路的修成,替代了大街的热闹和繁华。
大寨路旁最耀眼的建筑物是火车站附近的大饭店(北楼),共四层,是零陵县境内最高最好的楼房。
邮局对面是一块宽阔的菜地,地主是水沟头和李家院两个生产队,归属肖家园大队。后来菜地上的一部份成了新电影院的用地。
与李家院交界的一个小山是肖家园生产队的领地。山南面是地区石油公司的住房,北山被中医院征用,建成住院部。肖家园生产队,十多户人家,人口不足一百,却是生产鲜鱼、蔬菜的佼佼者。靠全镇人民手挖肩挑支援修成的大塘,占地几十亩。塘里有附近单位的人粪尿流入,鱼儿长得快、繁殖多。我孩提时,站在塘埂上看捞鱼,一条斤多的鱼跳上岸,一个妇人捉住就往回跑。那活蹦乱跳的鱼,一车车地被拉进市场,简直就是白花花耀眼的银子在车里闪烁。肖家园的人喜欢种橙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长了一两棵成年的橙树。
大塘下面的港子,也是养鱼的好地方。港子边沿长了几处竹蓬,是鸟儿晚上憩息的好去处。港子的上游有口好井,养育了几代人。它位于石油公司山下的港子边,从港底的石头中猪肾形的石凹里冒出清泉,井口砌成高于港面一米。这口井的阶梯留下我少年时无数抬水挑水的足迹。港子中部,有座远久的小石桥,桥下流水潺潺,桥边有座灌溉用的抽水机房,桥边的小路上去二十来米住着几户人家。这里有点“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若加上“蔬菜橙树鱼虾,猪狗鸽鹅鸡鸭。暮色落下,小鸟密密麻麻。”就是对肖家园特色的概括。
铁路一西,除了水泥二厂、农机厂、轻化工司、镇卫生纸厂、农校、二中的占地,其余都是农田和农舍用地。
二
远离城区的地区农校、县二中是“绿色公园”和喧嚣之地。县二中与农校相距不远。通往农校的煤渣路虽无泥巴,但并不平坦,路两旁的白杨树成阴成行。出农校大门不远的右边有一口好井,井水甘甜可口、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路过的人,总要捧两捧,喝几口清泉。若是女人,则要蹲在井边,对着镜子,用手沾上井水摸摸鬓角,理顺头发。
农校里面,古樟树参天林立,遮天蔽日,幽静凉爽;空平隙地芳草萋萋,鸟语花香,是难得的度署之地。署天鸟瞰,它是金黄色里的一块绿洲,方方正正,美丽极了,可与永州八景媲美。
文昌阁是宗教人士的圣地。它位于耐火材料厂后侧围墙外的河峰上,进下河线的入口处。主屋占地400平方米左右,有两层楼塔。塔上面盖了红色的琉璃瓦,每层有四个翘角。楼阁伸出河中二三米,离河面有几十米高,河壁是陡峭石头,石缝里长出小绿树。远处看,它有点像黄鹤楼。晚上站在楼阁的护栏旁,能听到下面河上哗啦啦的响声。这声音有水撞击石头而发出的,也有回沙鱼啃石苔时尾部摔打的水声。吃过回沙鱼的人都知道它味美,无不嘴馋的。它很珍贵,算是冷水滩的特产吧。
小镇的城区都在河西。河东只是梅湾村的农田和农庄,上游是文家村和曲河村,都归马路街公社管辖。
历史潮流的推动,让这个小城镇慢慢发展成为地级市所在地,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珍惜,因为这是几代冷水滩人和外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汗水创造出来的丰功伟绩。铭记城市的发展史,就是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罗木森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