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著名儿童肾脏病专家、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助理毛建华教授(左一)、中国儿科医师协会肾脏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国儿童夜遗尿专家协作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虹教授(左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著名儿童泌尿外科专家文建国教授(右一)
“夜遗尿”认知度低 超50%患儿被忽视
儿童夜遗尿,俗称“尿床”,在临床上指5周岁及以上儿童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夜遗尿疾病经常被低估和忽视,很多父母误认为“尿床不是病”。殊不知,儿童夜遗尿危害巨大,可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于儿童夜遗尿疾病的知晓率仅为62%,只有不到50%的夜遗尿患儿去医院就诊。专家表示,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并且有3%左右的患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持续存在的夜遗尿将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对孩子将来的一生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加强医生和公众对夜遗尿的认知教育迫在眉睫,不要让孩子的未来“折翅在床单上”。
中国儿科医师协会肾脏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国儿童夜遗尿专家协作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虹教授指出,“尿床”其实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医学上称为“夜遗尿”,不是孩子的过错,应该且能够得到妥善治疗。
专家解读“夜遗尿” 多方联动早诊治
五岁及以上的孩子晚上经常尿床是不正常的,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与大众普遍存在的尿床不是病的认知相反,“尿床”不是一个单纯的心理问题,它存在较复杂的发病因素,可能跟遗传、生长发育延迟、心理等各种因素相关。
“世界遗尿日”的成立背景,国际尿控协会儿童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著名儿童泌尿外科专家文建国教授表示,儿童夜遗尿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普遍存在疾病认知度低、就诊率低、诊疗不规范的情况。中国专家长期致力于儿童夜遗尿的规范化诊治,付出了诸多努力。2013年11月建立了中国儿童遗尿管理专家协作组,2014年发布了《中国儿童单症状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全国各区域性的协作组也相继成立。文建国说,“我们要让公众正确认知‘夜遗尿’,并且重视疾病干预,呼吁社会、家长、医生多方携手,让夜遗尿患儿尽早诊治,重获健康美好的未来。”
著名儿童肾脏病专家、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助理毛建华教授接诊过非常多夜遗尿儿童患者,“有的孩子会半夜自己偷偷洗床单以逃避父母责骂;有的孩子拒绝参与学校过夜活动,以免被同学嘲笑。这充分说明夜遗尿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非常大。”毛建华教授说,“儿童夜遗尿其实是一种常见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记录排尿日记,排除日间症状和合并症因素而确诊的单症状性夜遗尿,大多可得到很好的治疗。”因此,即使发现孩子可能患有夜遗尿,家长也无需过度紧张,及时规范诊治是孩子恢复身心健康的关键。
据悉,目前,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10多个省份近百家医院均成立了夜遗尿诊疗中心。比如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选择“儿童夜遗尿”作为分级诊疗的“前锋”,该院通过复旦儿科医联体的闵行协作网,在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儿童夜遗尿”宣教、咨询及义诊活动,通过“同质化”诊治及双向转诊策略,为基层夜遗尿患儿提供便捷、规范和优质的诊疗服务。
关于儿童夜遗尿
儿童夜遗尿,俗称“尿床”,在临床上指5周岁以上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据统计资料表明,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并且有2-3%左右的患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儿童夜遗尿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跟遗传、生长发育延迟、心理等各种因素相关。目前国际上最为认可的说法是:孩子夜间尿量的产生超过了孩子的膀胱容量,同时孩子不能从睡眠中醒过来。最重要的原因概括起来有:
缺乏一种化学物质,叫做“抗利尿激素”。这种物质在晚上会分泌得更多,告诉肾脏少产生些尿液。所以,即便孩子的膀胱容量是正常的,缺少了这种物质,膀胱也不能储存这些多余的尿液。
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够大,储存不了他/她整晚的尿液。
充盈的膀胱没有向大脑发送信息,把孩子叫醒起来上厕所,那膀胱就会自己排尿,这样就发生了尿床。
便秘:如果不是经常排便的话,粪便会积压并压迫膀胱,这样膀胱就很难把尿“憋”住,留在膀胱里。
饮料:有时候,如果孩子在睡前喝了太多的某种特定的饮料,也会引起尿床。
来源:新华网
编辑: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