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超乎网民的认知速度,大平台如BAT(百度、阿里和腾讯),都涉足了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声势渐强的各P2P平台也成了时下最流行的互联网理财类别。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01亿,较2015年底增加用户1113万人。
互联网理财产品“百花齐放”,网民各有青睐,收益高低不同,风险也大小不一。
互联网理财 求稳为上
见好就收 不能贪图高收益
海口某高校退休人员岳女士,在身边朋友的鼓动下,今年开始了互联网理财。听说收益不错,岳女士便投了5万元进去,一个月之后果然开始有收益了,3000多元的收益金一到账,岳女士便尝到了投资的甜头。但是眼看近期关于P2P平台跑路的新闻越来越多,岳女士打算慢慢撤出自己的资金。
“总感觉早晚会出事,我不会再追投了,如果沉迷于短暂的收益,本钱也会打水漂的。”岳女士冷静说道,但是对于大多P2P投资者来说,并不会像岳女士这样,大多是被高收益蒙蔽双眼,最终在一夜之间血本无归。
三亚市民金先生在2014年底通过朋友介绍,拿出了15万元在互联网P2P网贷平台购买了理财产品,每月百分之三的固定收益定时到账,看见势头稳定,金先生分四批增加投资到98万元,这其中有50万元是从朋友处借来的。固定收益一年之后,一夜之间,平台跑路,金先生98万元本息全无。
“一般收益大于8%的理财产品,均会存在高风险。”对外经贸大学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宋国良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即便没有恶意跑路的势头,一般情况下P2P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出现资金链断裂大约在一年半到两年左右的时间,而在资金链断裂之前,投资者是丝毫察觉不到的,大多时候是一夜崩盘,血本无归,根本没有撤出本金的时间。
网络理财 风险不一
高收益一般 面临高风险
据了解,互联网金融理财有很多种类,最常见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货币基金类互联网金融理财、纯互联网产品类投资理财、P2P类互联网金融理财,其中P2P类互联网金融因其高收益也成了时下最受欢迎的网络理财形式。
一说投资理财,必定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即便是BAT旗下余额宝、理财通等大家认为较为安全的货币基金理财方式,虽有强大实力集团做担保,并且也成了大多年轻人心中稳定无风险的投资方式,但是支付宝依然提醒广大网民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公司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货币基金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饱受争议的P2P网贷模式。据了解,2015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突破万亿,达到11805.65亿,同比增长258.62%,历史累计成交额16312.15亿元。但是与此同时,据相关财经网站统计,自2014年至2016年3月,P2P网贷平台跑路的有1695家。
因此,只要网络理财就有一定风险,广大网民也须清醒认识。
P2P风险最高
鱼龙混杂 亟待监管完善
宋国良说,各色各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中,当属P2P风险最高。
其风险主要体现在资产端风控缺乏,现金流缺乏监控以及担保方起不到相应作用。
“P2P平台对申请贷款方的门槛放得较低,申请贷款方大多为在银行无法申请到贷款的信用不达标人群,这本身也加剧了放贷的风险。”宋国良说。
“同时,P2P理财的担保方大多为空壳公司,或者是与平台本身有联属关系的公司,所以一旦资金链断裂,担保方毫无作用。另外,很多P2P平台将资金用于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等长线投资,这与短期现金流的走向是不匹配的,也导致了资金链的断裂。”宋国良说。
业内人士分析,在最开始的阶段,互联网理财是无监管的,因为它有监管难度,首先需要中央和各地方监管机构的执行,并且由于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无地域性,这给监管带了更大难度。但是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行业也迎来了优胜劣汰、去伪存真的时期。再加上今年上半年一些大平台问题的暴露,很多平台建设的投资者对于行业的信任度,也降到了冰点,选择了先撤资观望,谋定而后动。监管及资金流的双重压力之下,很多不合格、运营实力较弱的平台出现了兑付危机,这将很快淘汰一批非法集资者。
宋国良表示,现在P2P平台数量很多,其实大多不是真正的P2P网贷模式,鱼龙混杂的平台在逐渐完善的监管下,大多将走向破产,经过重重监管之后留下的P2P将值得期待。
最后,宋国良建议广大网民,在投资理财时应尽量选择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或者选择收益较稳的国债以及货币基金。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王培琳
编辑:张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