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新标准出台后迎来首个中秋。新标准于去年12月正式实施,对备受关注的五仁月饼给出了明确定义。记者对月饼市场进行调查后发现,2000元以上高价礼盒仍存,300元以下普通礼盒较为畅销。由于新标准非强制性标准,市场上仍有旧版包装月饼在售。(9月5日 中新网)
在笔者看来,月饼新标准的出台,其实是一种焦虑情绪的表达。近年来,月饼销量的不断下滑,高档月饼市场的不断萎缩,使得传统月饼的生产工艺与产品标准,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若不能进行自我改进与改良,那么这种市场颓势就很难得到逆转。
所以,纠结标准是强制性的还是推荐意义的,其实并无多大意义。以“五仁月饼”为例,消费者质疑“五仁月饼”无传统五仁,就是名不副实。而标准制定者解释,标准并不具备强制性,而“等”字的提出,是指在广式五仁月饼配料中不限于上述五种果仁的使用。这样的争论其实带偏了话题的讨论方向。因为,即便标准强制规定了五仁月饼的主要成分,也未必能赢得市场。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再正宗的五仁月饼,也是模糊概念的代表。
其实,月饼市场之困,跟时代变迁有关。一方面,传统节日味道在变淡;另一方面,市场上有越来越多丰富而精致的焙烤食品。相对而言,尽管月饼多有创新,增加了无糖低热量的新元素,但终究在人们印象里,是高脂肪高热量的,应该少食。在此语境下,月饼除了成为“节日礼品的馈赠形式”之外,真正用作盘中之物的作用,反倒退居其次。相反,其身份属性与标签反倒成为一种销售障碍。一旦过了中秋,月饼也就失去了继续存续的理由。
依我看,月饼就是一种普通的时令食品,市场就那么大,未来也不可能在体量上有很大的增加,那么就需要多在配方和包装上,鼓励创新。换句话说,只要月饼本身是健康安全的,那么它就不该拘泥于面粉、油和糖的组合。
月饼市场的标准之议,核心还是“今天我们如何过节”的情感表达。这种讨论,其实在端午节时也能看到。吃粽子、吃月饼不再是过节时改善生活的食品,而更多是一种增进气氛的道具。今天,团圆仍是中秋节的主题,但过节的方式早已经日新月异。只有正视这种不可逆转的变化,那么月饼的标准变化,才不会成为难以形成广泛共识的议题。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伟
编辑:张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