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永州站12月23日讯( 通讯员 李先志 梁军 李小兰)成片的荷兰豆、菜心等蔬菜基地绿染田野,忙碌的工人在田间边采摘,边分级、包装、装车外销呈一派火热的景象。这是12月23日,记者在蓝山县新农甜农业发展公司塔峰镇东侧、社门村荷兰豆基地,以及蓝山县绿色时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祠堂圩东毛山村、祠市村菜心基地看到的绿油油和忙碌的一幕。
“今年我们公司在收完晚稻后,利用农田空闲时间种植了这季300多亩连州菜心,现在每天出货200多件,日产值1万多元,平均每亩产值可达到4000元以上……”蓝山县绿色时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曾飞亮点赞说,“这可是今年县里秋冬生产调结构调,为我们公司调出的新天地和新效益喔!”
蓝山县人多地少,如何使农业稳步发展,农民不断增加收入,在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大的效益?蓝山的决策者们认为,出路就是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循着这一思路,该县农业委迅速在调整农业结构上统一了思想,并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效为中心,以特色为突破,以调整品种结构和提高品质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生产布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复种指数,实现有限土地产出更大效益。
因此,近年来,蓝山始终以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改革耕作制度,推行间种或套种,大面积推广轮作。这样,在蓝山农业出现了一年三收甚至四收五收的新景象,让农民在田里实现了增收的目标。即烟、稻轮种,每亩稻田每年可增加收入2500元—2500元;稻、稻、菜三作,每亩稻田每年可增加收入2500元—3000元;桔园套种西瓜、豆类等经济作物,每亩果园预计可多创收入400多元;“稻鱼”、“稻鸭”、“稻虾”模式,每亩创收近2000元。
同时,耕作方式的改变,还要实行规模化经营。该县结合省市提出的建设“绿色可持续安全农业发展”的目标,调整了约5万亩的农业种植面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分南、中、北3个区域实施农作物连片规模经营。建立起来了万字号的粮油、香芋、葡萄、茶叶、外销蔬菜生产基地和5000亩的城郊蔬菜生产基地、4000亩的水稻制种基地等。这些连片基地建设,均围绕增加土地复种指数,增加了农民收入。
如今,农业结构调整,为蓝山农业农村“调”出了新天地,全县涌现出大批“万元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农业经济特色区,逐渐形成规模。山水田园间,一批批“水果村”、“茶叶村”、“蔬菜村”正悄悄崛起……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李先志 梁军 李小兰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