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永州站2月15日讯(通讯员 蒋小飞) 春节期间,笔者带着问候来到东安县紫溪镇曲溪村唐文国家,给他和张冬生老人拜年,正好碰见唐文国给张冬生老人穿衣,洗脸,然后精心的伺候着他早餐,其乐融融的景象让笔者颇为感动。
30多年来,张冬生与唐文国在这个边远小山村演绎了一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间真情。好心邻居唐文国30年如一日想对待自己亲生父母一样,任劳任怨义务赡养孤寡老人张冬生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唐文国夫妻也成了当地人交口称赞的“好心人”。
张冬生老人生于1935年,天生有点智障,曾有过短暂的婚姻,抱养过一个小孩,但小孩不幸夭折,对家庭无望的爱人离他而去,就剩下张冬生孤苦伶仃一个人,历经创伤的张冬生不到50岁就丧失了劳动力,生活更加艰难。邻居有难,唐文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就和妻子杨新秀商量,提出主动义务赡养老人。善良的妻子赞同他的想法,俩人不约而同想到一块儿。此后,妻子主动帮忙料理老人的家务。“他一个孤寡老人很不容易,我们做邻居的都看得到,不帮忙于心不忍,所以我也很支持我爱人的想法。”杨新秀直言直语地说到。
张冬生老人的木房由于年久失修,摇摇欲坠,考虑到安全问题,唐文国夫妇把张冬生老人接到自己的家里来住。可住了一段时间,老人家总舍不得自己的破木房,执意要搬回自己的房子住。唐文国夫妇实在拗不过老人家,还是让他搬回了自己的木房子。但是夫妇俩特地在自留山上砍了几棵又大又粗的树木加固了房屋,还特地为老人买了一张宽大的席梦思床,当时由于经济并不宽裕,夫妻俩睡的仍是最简单的木板床,一天,下起了大雨,张冬生的木房屋顶漏雨,唐文国夫妻俩冒雨爬到屋顶进行检修。由于木房年久失修,屋顶已是千疮百控,危险随时会发生。唐文国夫妇俩顾不了那么多,不让老人淋雨最要紧。由于下雨湿滑,唐文国一不留神从屋顶上摔了下来,把腿摔伤了,在家养伤一个多月才痊愈。
唐文国家里并不宽裕,仅靠种着几亩薄田为生,80年代赡养张冬生时,他家两个小孩才呀呀学语,家里又多了一张嘴,生活就过得更加拮据了。但即便如此,一家人对张冬生老人却从来没有怨言。为让张冬生年迈体弱的身体得到充足营养,唐文国经常上街购买新鲜瘦肉给老人煲汤,平时一家人舍不得吃的鸡鸭、蛋类总是让给张冬生吃,全家人对此从事慷慨大方。随着张冬生年纪大了,唐文国一日三餐都要送到老人家里,并一口一口地喂好。嘘寒问暖后,才放心回家干农活。
由于张冬生天生智障且性情暴躁,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开口乱骂,情绪激动时还乱砸东西。有一次,张冬生老人病情发作,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热粥,一股脑地砸在唐文国的头上,唐文国的脸当时被严重烫伤,头也被砸得鲜血淋漓。那一刻,所有的委屈和心酸涌上心头,唐文国的心似要碎了,但是他强忍着心中的痛和泪水,收拾好破碎的瓷碗,简单处理了烫伤的脸,一如既往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着这位孤寡老人。张冬生肠胃不好,经常大小便失禁,唐文国每天都要给老人洗澡、洗衣物,及时给老人的房间除湿,清扫大小便残留物,并用石灰消毒。把老人的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以便老人有一个好的生活空间。曾经村里有人邀请唐文国外出打工,并承诺给予高薪,唐文国心动过,并为此谋划过,但几经辗转反侧,还是选择放弃外出打工,默默地坚守在家,因为唐文国想的更多,他想如果他外出打工,谁来照顾老人呢?
2015年夏天,正值农忙双抢季节,唐文国夫妇俩正忙于抢手稻。突然张冬生老人胆总管结石病又复发了,痛的蜷缩在床上不断呻吟,唐文国见状马上放下手中的农活,租了一辆三轮摩托车送老人30余公里外的县城医院住院。唐文国守在医院无微不至地照顾了一个月。 家里10多亩稻田靠妻子拖着瘦弱的身体忙前忙后。医护人员和隔壁病床的病人都以为唐文国是老人的儿子。
唐文国夫妇30年如一日真情赡养孤寡老人,他们的言传身教让儿子唐春华、女儿唐丽华从小就懂得孝敬张爷爷,他们表示要和父母一道尽自己所能,让张爷爷安享晚年。现在两兄妹都长大外出务工,但每年张冬生生日,兄妹俩都从外地赶回来陪老人过生日,逢年过节的时候,还要给他购买礼物。
在唐文国无私照顾下,张冬生幸福地度过了六十岁生日,然后又跨过七十岁,现在又跨过八十岁。有人对唐文国一家无私付出很不理解:“一位无亲无故的孤寡老人值得你这么去照顾?”他却笑着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我家里的宝”。
“张冬生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虽然和我非亲非故,但是作为邻居我不能不管,我要照顾到他老去的那一天。为他养老送终,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不想图任何回报。”这是唐文国发自肺腑的话语。话语简单朴实,没有豪言壮志,饱含的却是满满的爱心真情。 大音希声,大爱无疆。唐文国夫妇用爱心为老人尽孝道,用真爱谱写了新时代的美德,奏响了人世间最动人的音符。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蒋小飞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