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讯(记者 刘琼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为“网络诚信·消费无忧”,既揭示了在网络消费中碰到的消费侵权问题,也对建设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提出了要求。
3月11日,长沙晚报启动网络消费微调查,征集读者关于消费方面的投诉、意见和建议,反响热烈。
消费趋势 网购消费主体不断扩大
生活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年代,我们时刻感受到互联网消费带来的便利。时尚达人荣女士是个标准的90后。她告诉记者,今年“三八”妇女节为了犒劳自己,通过网络消费了三笔订单:早上,使用“淘宝”平台在官方店铺给自己买了件打折的风衣;临近中午,通过“美团”预约消费,下午给自己做了个漂亮的发型;晚上,使用“饿了吗”下单,和老公甜蜜共进晚餐。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购物、餐饮、住宿、旅游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赋予了整个行业新的生机,以“互联网+服务消费”的模式也越来越普遍,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成就了一个个商业帝国。今年3月4日,京东集团发布2016年度财报显示,2016年京东净收入2602亿元,同比增长44%。
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2016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支出达到427元,较上年增长13.4%,连续三年增速超过10%。而《2016中国电商消费行为报告》显示,2016年湖南电商消费人数居全国第11位,预计网购消费主体会进一步扩大。
热点问题 假冒伪劣和虚假宣传成网购难题
长沙晚报近日专门开展了网络消费微调查,收集到了不少读者的吐槽“能量”。记者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第一个事例:家住岳麓区的李女士称,前几天逛街的时候看中了一件品牌春款美裙,特别心动。她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在网上反复比价,终于在一家信誉比较高价格又靠谱的代购店买了一件。然而,到货后她却发现裙子无论从颜色、吊牌还是材质上看,和商场的正品都有区别。
第二个事例:一名读者在微信评论区留言称,“前几年我在淘宝上看到一家卖油茶树苗的福建店铺,店主当时称卖得最好的是红花油茶果树苗,能结很大的油茶果。等了三年,油茶终于结果了,可是比普通油茶树苗还要差、还要小。”
调查表明,网购到假冒伪劣商品、商品过度宣传分别以22%、21%的得票率,成为读者心目中的两大难题。
维权建议 强化网络监管,提高准入门槛
记者发现,参与本次调查的读者中,几乎每个网购消费者都遭遇过“不满意的”网购。在被问及“遭遇侵权行为后,您认为维护自身权益面临的困难是什么”时,受访者普遍认为程序复杂、维权成本高、举证困难是网购维权的三大“拦路虎”。
上述“茶油果”案例中,当事人遭遇侵权后,打电话给12315投诉。而按照相关规定,需要提供店铺的实际地址,工商部门才能受理。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具体地点,这使得他打起了退堂鼓。像这样的网络消费者遭遇侵权的事例数不胜数。
网络侵权事件屡屡发生,如何才能加强网购环境的安全性呢?相关人士指出,随着互联网消费主体的进一步扩大,网络消费数量的日益增加,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将导致网络维权手段的兴起。这位业内人士提出三大“妙招”:强化网络监管、杜绝虚假宣传、提高准入门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琼萍
编辑:张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