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村史诵家训蔚然成风——向上新风满新田

  通讯员 陈卓韬 贺华建 黄丽姣

  湖南日报记者 张斌

  “敦宗睦族,相互帮助;勤俭持家,发愤图强……上坪村始建于南宋中期,至今有800余年历史,有村民3000余人,村里出过江西都督何天权、程番府知府何士濂等廉吏,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近日,记者走进新田县新圩镇上坪村,只见85岁的村民何土生正与孙辈们聚集一起,翻阅族谱,了解村史。

  新田县紧邻两广,每年清明时节,群众都有回乡祭祖的习俗。往年一个家族的人回来祭扫其实都是聚聚餐,打打牌。今年却不同,在长辈的带领下品读村史村谱,学唱村歌、诵读好家风好家训蔚然成风,在乡村里掀起了一股“读村史诵家训”文化热潮。

  读村史明心智

  “始祖文旺公,字豪发,江西泰和县人。宋时南游开基湘省宁远,后迁新田长信乡大坪塘。至1949年,已传34代……”在大坪塘镇大坪塘村,95岁高龄的长辈蒋贤书戴着老花眼镜,与大家逐字逐句品读村史。

  “蒋先云于1902年农历7月14日出生,其父蒋继堃是清末秀才,为人忠厚正直、朴实勤劳,蒋先云排行最小,读书最有天赋,15岁考入省立三师。1921年10月经毛泽东介绍,成为我党第一批共产党员……”在蒋先云故居参观时,大坪塘村支书兼讲解员蒋继勤一边介绍革命先烈蒋先云的感人事迹,一边畅谈蒋氏家族的家风故事。

  “史以明智、史以养人、史以养性。”高山村村支书郑春仔说,村史就是一面镜子,村里以郑作民烈士为骄傲,以他“矢志献身革命,振兴中华”的革命精神为榜样。近年来,村里发展党员要先过了解先辈历史,熟读先烈家训家风故事这一关,形成了向善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

  读家训诵家训

  “忠孝廉节、耕读传家、克勤克俭、尚德崇仁……”千百年来,何氏秉承“忠孝廉节、耕读传家”的家训精神,文化传承氛围浓厚。

  “成事成名成伟业、立人立德立家风”,“胜地绍芳千枝茂、前人哲训百世传”……清明期间,新圩镇上坪村开展了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书画展。

  该村历来有书画创作的文化传统,被誉为“书画之村”。此次展出的60幅作品,全部由村民创作,以书法、篆刻、国画、油画、素描及儿童画等形式,表达了上坪村的家训家风故事。

  “我们将以晒家规家训、讲家事家风征文为契机,做好四个一主题活动。”新田县纪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县将通过出版一本家风故事征文集,开展一次廉政课堂进校园,建成一条廉政教育文化墙,编排一批廉政文化节目,打造廉政建设高地,在全社会营造重家教家规、倡导家训家风的优良风尚。

  吟村歌倡新风

  “回忆昔日家风振,喜年今日田家岭,田家岭,好风景……”走进龙泉镇田家岭村,村歌《喜看今日田家岭》不仅由本村村民作词作曲,还获得了“中国优秀村歌”奖,成了村民人人会唱的“保留节目”。

  村主任文新权介绍,他们不仅把本村的村情村貌写成了村歌,还把村志里的人物家风故事改编成小品、舞蹈,村里成立乐队、舞蹈队,每逢传统节日村民们以村歌伴舞展现幸福生活。

  “往年清明祭祖,大家都是集中财力大搞祭祖形式,坐在一起喝酒热闹。”知市坪乡板溪村党支部书记罗金红说,现在变了,去年清明期间,大家一致赞同节俭祭祖,把钱用在救济困难户上。村里的年轻人还为村里产业发展想办法、出点子,建成1000余亩的玉米和6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一年来为农民增收4000元,100余困难群众被“移”出贫困户名单。

  “我出1000元”,“我拿2000元”……在龙泉镇小岗村,大家利用清明节群众返乡之际“众筹”资金修建环村公路,你五百,他一千,现场筹集资金10余万元,一下子解决了资金难题。

  “清明祭祖不仅是缅怀先辈先祖,也是传承良好家风,更是凝聚村民发展人心。我们为子孙后代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铺好致富路,就是践行家训家风故事。”小岗村支书欧任龙对记者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斌 陈卓韬 贺华建 黄丽姣

编辑:刘林霞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