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唐春华给人一种刚毅、朴实和大气,在金洞管理区石鼓源乡鸭婆凼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致富天地,正带领群众阔步向前谱写着一曲共同致富的时代新篇。
艰苦创业,慧眼锁定养殖业
唐春华常说:“做事,就要扎扎实实”。走进鸭婆凼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挺拔的杉树。十年前这里主要以种植杉木等常规作物为主,人均纯收入不到1200元,老百姓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观念也很落后,面对刚刚兴起的大户养殖,群众无所适从。眼光独到的唐春华认准了这条致富路,他不听家人的劝告,毅然决然地在屋后开山挖石,平地引水,建鸡舍进鸡种,还租了一大片山林,种植青饲料……
场地有了,资金呢?他四处筹措,远赴广西购买了600只雏鸡,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技术,一场鸡瘟雏鸡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唐春华并没打退堂鼓,而是冷静的反思,总结分析。“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唐春华主动地参加了区里农业局组织的农民科技培训养鸡培训班,并多次赶赴外地系统地学习山林养鸡、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鸡防疫,成鸡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鸡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鸡进行疾病防疫。同时他抢抓机遇,与周边市县以及广东沿海地区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第一年养鸡净赚2万元。
“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啦,我很兴奋”,现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养鸡棚1个,养鸡数量高达2000只,年收入高达10万元。在发展养鸡的同时,他又开始向着养猪方向发展,2014年,在充分了解市场和养殖肉猪技术的情况下,引进高品质猪种,伺机扩大规模,一举成功,现在已经成立春牛养殖场,年出栏600余头,实现营利60万元。
同业引领,成就致富带头人
喝水不忘挖井人。唐春华一直秉承“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致富有奔头”的理念,他经常念叨“无论什么时候,心中都要有家乡观念,现在富裕了,更要把百姓装在心里”。
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他发现其他养殖户因为养殖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殖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除了自己言传身教,又主动聘请市、区畜牧局专家解决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殖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20多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猪1300余头,土鸡10000多羽,创利近130万元……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有血有性,致富不忘众乡亲
群众说:“春华致富不忘众乡亲,是个有血有性的汉子。”虽然他不是村干部, 群众碰到困难时,总是向他张口,因为他从来都不拒绝群众,而且借款从来不要利息。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穷日子我也过了,人不到难处,又怎么会跟你张口呢”。一句平淡的话,暖了众人的心。
在村里,他是带领群众的致富带头人,也是扶贫帮困的倡导者。鸭婆凼村80多岁的老人很多,很多人因无人赡养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便成了唐春华长期扶助的对象,他每年都要给每个老人资助三、四百元,平时还在全村发起倡议,给穷困户捐助,帮工干农活,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出点子、引路子,还为贫困儿童失学事业奔走呼唤。点点滴滴、事事面面,日积月累,人们只要提及他,无不伸手称赞!
“春华就是这样一名深得群众敬佩和信服的普通劳动者,是群众喜爱的贴心人,所做的工作看似平凡,却真实可见;付出的真情看似平常,却质朴纯真。”村支书奉智强给予他高度评价。
“山也美,水也美,家乡的亲人更加美……”返程的路上,这美丽的歌声一直在耳边飘荡。(通讯员 刘福华 袁重华)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刘福华 袁重华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