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小丽:抓住“脱贫摘帽”契机做好“基层党建提升年”文章

  今年是宁远县脱贫摘帽之年,也是“基层党建提升年”,大量的资金、政策、人力、物力等资源向贫困村倾斜,作为组织部门,必须要强化机遇意识,紧紧抓住脱贫摘帽契机,找准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的结合点,借力扶贫的资源优势,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实现“脱贫摘帽”与“基层党建”无缝对接、互利共赢。

  一、用扶贫队伍来带强战斗堡垒

  驻村帮扶时,县级领导、单位“一把手”、第一书记都聚集在贫困村,要依靠这些力量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领导核心,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一是筑牢“主心骨”。通过单位党委(党组)呈报和组织部门考察“双重审核”制,从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119名有农村工作经验、有涉农专技特长、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并出台《宁远县贫困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明确第一书记抓好村级班子建设,规范村务决策的运行程序,带领村级班子拓宽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二是选准“领头雁”。紧紧抓住村(居)“两委”换届机会,着力选拔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党员担任贫困村的“带头人”,大力实施“能人回村”工程,全县410个行政村的村主干中,选配了121名外出务工回乡能人、86名退伍军人、68名机关退休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能人治村”比例达67%。并通过全员轮训、现场观摩、实践锻炼等途径,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三是打造“排头兵”。实施党员先锋工程,设立“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基金”,支持党员创业,增强党员干事创业动力。建立党员扶贫示范点,打造“创业园+党支部+党员示范点+贫困户”的党建扶贫模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带领贫困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同时,注重把产业能手、致富能人、创业带头人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进一步优化农村党员结构。

  二、用扶贫方式来增强服务功能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以扶贫方式抓党建,突出精准发力,从阵地建设、信息覆盖、机制创新入手,增强服务功能,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一是建好功能齐全的服务阵地。紧紧抓住扶贫资金向基层倾斜的契机,着力建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近两年,宁远与省国开行签订了1.9亿元贷款合同,省财政补助3280万元,着力打造集治理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综合型服务平台,通过改扩建一批、新建一批和完善功能一批,实现全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并以平台为核心载体,探索构建“平台+旅游”“平台+电商”“平台+扶贫”等模式,实现平台功效最大化。二是建立全面覆盖的信息系统。抓住农村网格化建设的契机,依托综合服务平台和智慧宁远平台两大资源,大力推进“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将电子政务、“雪亮”工程、天翼想家等信息系统接到村,县乡村三级联网、数据共享,把服务和治理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落实便民高效的服务机制。要认真落实“135”村级治理机制,将182个管理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村一级办理,建立了“一证二图三卡四告知”制度,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今年以来,全县村级组织为群众兴办实事3200余件,办理各类证件1万余个,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0人次,让党组织真正站到扶贫开发“前台”,真正居于扶贫开发“第一线”。

  三、用扶贫产业来壮大集体经济

  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市县对贫困村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坚持把产业扶贫做大做强,提升贫困村“造血”功能,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找准发展路子。要紧紧依托本村资源优势,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全面分析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看哪些村、哪些户适合发展产业、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产业,真正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等问题弄清楚,再因村因户、分类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形成模式多元、形式多样、优势互补、健康竞争、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培育特色产业。依托成熟企业发展产业,与九嶷葛根、九嶷素米、九嶷红薯等10家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建立了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重点项目库,贫困村可以选择一个适合的产业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运作,实现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户增收。鼓励发展新型合作扶贫经济组织,对加入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贫困人口每人支助1200元入股资金,村委会每动员1个贫困人口参与,给予1000元入股资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同时,每个新型合作扶贫经济组织可获得50万元以内的扶贫小额贷款。三是突出项目带动。利用大项目、好项目、优质项目来发展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如:依托电商扶贫项目,新建农村淘宝店136个、供销惠万家23个,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创收;依托种养加示范基地及温氏集团、舜天恒禾、好放心米业等龙头企业,发展贫困户分户种养帮扶产业;依托光伏发电项目,把全县119个贫困村的光伏电站项目集中开发,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3.2万元;依托旅游资源优势,以全国“景区带村”和17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契机,结合异地扶贫搬迁“就景”安置,探索以村为单位组建旅游合作社,以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脱贫。

  四、用扶贫之路来密切干群关系

  聚焦脱贫攻坚战场,通过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让干部与群众思想同心、目标同向、措施同步,增进干部群众的鱼水情。一是结对帮扶,架好干群“连心桥”。全面实施结对帮扶“4321工程”。即县处级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4至5户、科级干部3至4户、一般干部职工2至3户、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和经济能人1至2户,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确保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找准每村脱贫产业、谋好每户脱贫计策,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确保结对帮扶群众认可度、满意度达到100%。二是彰显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2016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11.2万人减少到4.5万人,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民居改造、“五化”行动、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电网升级、通讯覆盖等建设,给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营造氛围,激发社会“正能量”。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由“帮你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营造光荣脱贫、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把打造文明村风、民风作为扶贫先扶智的着力点,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科技示范户”等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努力形成言行讲文明、衣食讲卫生、做事讲道德、为人讲诚信、相处讲和谐的良好村风。

  (作者王小丽 宁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王小丽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2017/06/12/201057.htm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